疫下照顧-院舍篇 課堂六 適應新院舍

疫下照顧 院舍篇
class 10 img 41

照顧者蒲公英記起在2020年疫情發生初期,院舍完全不准探訪。患認知障礙症的家人以為她遺棄自己,出現妄想、甚至譫妄。「本身他很被動、斯文,但那時他竟會激動到掟凳!」無奈下要將家人送入醫院。

蒲公英以往探訪時會買零食,因此在禁止探訪後,她託院舍職員轉交零食給家人。職員告知,家人在吃零食時,情緒會好一點,「他應該知道是我買的」。蒲公英又會去「裝下屋企人」,讓家人遠遠看到自己,「起碼知道我存在」。她表示,家人不能理解視像會議,不知道平板電腦、電話傳出來的聲音是誰,因此視像探訪亳無意義。在放寬探訪後,蒲公英可捉著家人的手,家人的情緒才穩定下來。

照顧者不能天天探訪,入住新院舍後,院友要獨自適應。

台灣失智症照顧者禇士瑩在《忘了。走一段無悔的失智照護旅程》一書中,分享了如何協助家人適應環境,以下是疫情合用的建議:

  • 與職員取得良好溝通
  • 提供患病家人的資訊,如日常生活作息、飲食習慣、興趣、專長、個性、病情等
  • 如果家人仍有認知及行動能力,可建議職員安排活動
  • 探訪時,如環境許可,可跟家人曬太陽,或到陽光照到的地方見面
class 10 img 42

在「生命熱線」負責照顧者服務的社工秦維德在接受「照顧者大大聲」訪問時提到,如果家人不適應院舍生活,照顧者可準備他們熟悉的咕𠱸、照片,「(腦)退化的長者,好多時他們要實在的東西」。

院舍方面,蔚耆苑院長蔣慧儀表示,去年來了幾個新院友,部份人有認知障礙,可幸是他們適應得不錯。她說,因為知道家人不能天天陪伴,職員有特別頻密地跟院友談天、陪伴,減少他們的孤獨感。

有照顧者在「照顧者大大聲」Facebook群組中表示,由於不放心父親在院舍,接父親回家照顧,但沒有退院。不過24小時全天候看顧,甚為吃力。照顧者Eva的媽媽在疫情下獲派津院的宿位,但她擔心媽媽適應不來,自己又不能探訪,一度想放棄宿位……看看她的文章:

疫症期間 點樣適應新院舍?
不用放棄宿位

專訪生命熱線(二):
聆聽每一句「想死」

快速閱覽

 

2:23 家人想死點回應?
4:23 認知障礙講不到
7:17 給予宣洩的空間
10:33 移民潮下長者情緒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