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一個人幸福地老去:走好最後一程
一個人幸福地老去:走好最後一程

一個人老後來到最終站,走好最後一程,才是活好一生。

蘇婆婆- 壽衣似「飲衫」

蘇婆婆讀中學時參加聖約翰救傷隊,見證過石硤尾大火,也在救護車上幫過大肚婆接生:「噴到我一身血。」從1967年入行教書到1997年退休,將大半生積蓄交托給朋友投資,金融風暴朋友卻失了蹤。「唉,當時我就知信錯人了。」蘇婆婆想過尋死,「但捱了一世這樣死,不值得。」她毅然賣了自住物業、斷供樓花、申請長者屋,2001年搬到現住的一人公屋單位。

2018年中,蘇婆婆痾血入院,檢查後發現胃部有腫瘤,要做手術切除。「我無兒無女、無結婚、細佬妹都在外國。我是左手同右手講。」蘇婆婆最初不想做手術,後來跟醫生、社工商量後才決定做:「我本來以為這一刀就拜拜了。」

早在2002年,蘇婆婆從社工口中知道了東華三院的「活得自在」服務,開始為自己規劃身後事。「我不排骨灰龕,但也不要掉我落水呀,我畏水。」她希望骨灰可以撒在現時安放父母骨灰龕的哥連臣角靈灰安置所附近:「撒在花槽,讓我陪他們。」儀式簡簡單單就好,如果夠錢就請人來唸經,錢不夠就刪去這部份。

簡單,卻不隨意。2017年,東華三院與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合作,讓學生為長者設計壽衣,蘇婆婆就是其中一位。前前後後跟學生傾了三個月,蘇婆婆取出印有設計圖和製成品的圖片介紹:壽衣以紫色為主調;設計圖有修腰設計,但製成品為了方便穿著變為鬆身;上衣和外套都有世界地圖的圖案,「代表我去過很多地方遊歷。」蘇婆婆笑說:「大家都說好似飲衫,對,我死了都要好似去飲那樣。」

「我現在將壽衣放在廚櫃,寫著火化用,方便姑娘上來找。」後事都已經安排妥當,說到未來生活,蘇婆婆也很坦然:「上天今次沒有讓我死,我只想快點康復重新投入社區。」

自己後事自己決定

聖雅各福群會「後顧無憂」服務經理李佩怡跟獨居長者傾後事安排,經常會聽到:「姑娘,不如你幫我揀。」但李佩怡說:「老人家很多時說自己沒想法,但他們會有傾向。為長者提供資訊、解答疑問,鼓勵他們為自己做決定,慢慢就有一些決定會出現。」

聖雅各福群會從2004年開始「後顧無憂」服務,現時約有一千一百人使用,八成是獨居長者。服務最初以申領綜緩、人際網絡弱的長者為主要對象,但漸漸回應需求,加入了生前規劃,未有申領綜緩的長者同樣能使用服務。「不少長者打來說自己有儲蓄,但沒有親人,不知道怎算。」李佩怡說。

聖雅各福群會還設有「無憂通」電話關顧服務:透過通訊系統每日自動在長者選定的時間致電,長者接到電話後要按一字鍵報平安。李佩怡笑說:「老人家都說笑,要是死不了就按一字。」若然發現有長者沒有聽電話或者沒有按一字鍵報平安,職員就會跟進。「打去長者中心和醫院、問鄰居或者打電話給他們的朋友。」當聖雅各福群會跟長者失去聯絡四十八小時,又覺得可能有意外發生便會報警。

「他們會覺得這件事終於有人處理,很願意講,不需要撬開他們的嘴巴。」李佩怡分享她的經驗,參加服務的長者大部分都開明、樂意講身後事,但有時未必完全了解自己在後事上有甚麼選擇。她慶幸資訊流通,網上不乏一些圖片、影片,加上詳細講解,都能幫助長者知道自己有甚麼選擇。當最後一件事都有人幫手了,獨立生活的長者也能心安:「不用麻煩到人,後事有人料理,他們會舒服好多。」

後顧無憂服務流程

整個流程大約需要三至四個月。

1 轉介 長者可經地區中心或社工轉介申請服務。
2 初步了解 聖雅各福群會的社工會跟轉介者聯繫,了解基本情況。
3 接觸長者 社工再致電長者,進一步了解他的背景和身體情況。
4 簡介會 邀請長者到聖雅各福群會總部聽簡介會,除了講解服務流程,也會為長者提供身後事資訊;長者若行動不便,社工會上門探訪。
5 個別見別 社工個別與長者會面,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意願,見面時間約一至兩小時;會面後社工會跟長者通電話,幫助釐清不同疑問,為後事做決定。
6 草擬法律文件 根據長者的意願,由律師草擬法律文件。
7 委託 在律師見證下,長者簽署法律文件,正式委託聖雅各福群會在他身故後,按他先前表達的意願代為處理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