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寧服務社工梁梓敦
上文提及安慰喪親者的兩種建議方法,分別是鼓勵對方分享感受或有關死者的往事,以及分享你自己的感受。本文再建議另外兩件可以為哀傷的人帶來幫助的事。
可以分擔對方日常生活工作
佩芬是30多歲的內地新移民女士,她與丈夫結婚五年,育有一個四歲兒子。一家原本生活尚算平穩,丈夫有收入穩定的工作,而她是家庭主婦。可是有一天丈夫突然遇到交通意外去世,她除了要面對喪夫之痛外,同時需要繼續處理日常家務。
她有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大嫂察覺佩芬的情緒非常低落,擔心她未必能好好照顧自己和孩子,因此每天早上都會到她家幫忙完成做飯、清潔等工作,然後再帶孩子上學放學。她跟佩芬說:「我不知道可以怎樣安慰你,所以我只可以幫忙處理家務和照顧孩子,你只需要好好休息便可以了。」她的大嫂足足幫忙了接近一個月,而佩芬亦慢慢恢復過來。雖然佩芬的大嫂確實沒有說太多安慰的話,但她認為大嫂在那段時間的幫助,較任何一句安慰話都更貼心、更有用。
有很多喪親者都曾經跟我分享,在他們傷心艱難之時,除了記得一些有傷害性的所謂安慰話外,另外就只會記得那些曾具體提供幫助的人和他們所做的事。與其去尋找一句合適又有用的安慰話,不如多留意對方會否有些生活方面的事需要協助。請不用將這些事想得太過複雜,就例如佩芬的故事,協助打理家務、照顧孩子、陪伴辦理殯葬文件、陪伴尋求其他專業人士協助等就已經可以。
陪伴對方完成需要做或想做的事
李太是一間跨國公司的經理,她的工作能力備受認同,而且有下屬數十人。有一天她的丈夫在駕駛期間突然心臟病發去世,經過一輪調查後,警察證實他的死因並無可疑,並通知李太拿取丈夫的死因報告。她表示這事件對她來說本應是一件非常容易完成的事,但她卻在一星期前開始感到焦慮和不安,甚至因此而失眠。最終她的一位朋友留意到她的情況,主動表示可以陪伴她去拿文件。當日的流程確實非常簡單,不消十分鐘就已經拿到文件,而過程中她的朋友亦沒有說甚麼,但她卻因為有人陪伴在旁而感到安心。
劉婆婆的老伴兩年前因癌症而去世,由於她並無孩子,而且有少許行動不便,所以當年將丈夫的骨灰安放在墳場後,一直沒有再去掃墓。有一次我問劉婆婆有何心願想完成的時候,她就向我表示希望可以去墳場探望老伴。之後我約了一位義工,並且安排好交通工具,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陪劉婆婆拜祭她的丈夫。當去到墳前,她仔細地清潔丈夫的相片,並且向著相片細數這兩年來的思念和經歷。掃墓過後,她表示心情輕鬆了,因為這兩年來她一直對自己未能去掃墓而耿耿於懷。
透過以上兩個故事,我想讓讀者們瞭解到安慰喪親者並非要口才了得,又或具備輔導知識和資格的人才能做到。只要你多留意他們在生活方面的需要,作出實際支援。又或者察覺他們有些必須要做或想去做的事,然後陪伴他們好好完成,那麼你就已經是一位稱職的安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