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護士分享】護士開院舍〡好返就回家

沿著葵涌大隴街走,幾乎每楝大厦都有老人院,不禁猶豫:這裡幾十間院舍,為什麼護士朋友會推薦這一間?

負責人吳麗敏早在門前等了,開口就說:「原來我很多年前就收過你的電郵。」

我曾經很想訪問律敦治醫院的長者友善病房:病房偌大的護士站拆了,讓護士分坐不同角落辦工,更親近病床;當眼位置是大餐桌,鼓勵病人每餐都落床吃飯;並且不是把病人送去物理治療等不同部門,而是預留位置讓治療師來……原來吳麗敏就是當年有份負責改裝的資深護士!

她在公立醫院超過二十年,未到退休年齡就與骨科醫生丈夫一起離開,2019年決定與朋友一起自資開院舍。「我都會老,都想香港有一間這樣的院舍!」她起名「迦南護理安老院」,名字已代表信念。

醫護條件優勝

2019年開業,第一期只有14個宿位,可使用社署的長者院舍券,雖然疫情來襲,仍然按計劃開第二期,52個宿位全部私營。乍看裝修平實,細節多心思。「這地板讓院友就算跌倒,亦不會太傷……所有人都坐單座位沙發,下面有輪子可以推,老了仍會想坐沙發吧……」她領著在院舍裡走,地方不大,但大部份都是單人房,就算雙人房,中間也有隔間保留私隱:「我以前在醫院見到好多院友都不適應,有時睡覺衣服揭起了很不好意思……你要看這些動動床,是當年我在醫院也沒法用的,全部可以調低到8吋高!」這就可以減少院友晚間需要被綁在床上預防跌倒,有一位院友的房間更額外放床墊。

而護理人手,要求更高了,吳麗敏和護士同事的專業包括老人科、理遺科、腫瘤科、寧養科、中風科等專科,不時有護士學生來實習;到診註冊醫生(VMO)則是她的骨科醫生丈夫,每周兩次到訪的物理治療師,也是認真挑選。

以人數計:1位主管、2位護士、2位助理員、10位護理員、1位全保健員、2位兼職保健員等,人手比例幾乎是4比1!遠比法例或一般院舍高。「我們有能力照顧過百院友。」她說。

中轉站角色

吳麗敏是用公立醫院的思維來經營這間院舍的,好返就回家。「院舍可以是中轉站。」她說:「我們希望院友好返可以回家,差了再來找我們。若然以為進了老人院就是等死,那就錯失了復康的機會。」

一開始說復康故事,她就停不下來:

「有一位院友離開養和醫院後,來這裡預計住三個月復康,當時他只能在床邊站一分鐘,我去看他,發現他肺裡很多痰,就請同事一天拍四次痰。」吳麗敏說過了三四天,院友呼吸順暢了,已經可以站在床邊八分鐘,兩個星期後可以自己去廁所,五個星期已經可以回家。

另一位伯伯中風離開醫院後,就到院舍復康,物理治療師每周來兩次,平時由護理員幫忙做復康訓練。伯伯進步很快,院舍職員就特地帶他去街外練習走路:上落斜路樓梯等,兩個月後,伯伯就可以返回大澳的家。

還有有一位婆婆因糖尿病腳部的傷口難以痊癒,在公立醫院洗了一年傷口也沒好轉,醫生說再差就要截肢,婆婆又跌倒,來到院舍,六星期後就開始癒合;有院友離開醫院時帶有三種抗藥性細菌,一般院舍都會拒收,在這院舍護士用心全數清除;所有院友早晚都會量血壓,像在醫院一樣請醫生視乎情況調校藥物;護士會看醫健通了解病史、教家人覆診時如何與醫生溝通……吳麗敏細數院友種種改善,然而談到生意,面有難色。

經營困難

「我們原本是收月費$25000至$28000,可是葵涌舊區很難,現在減到$18000,護理要求較高的也是$25000左右。」吳麗敏心中比較的,是私家醫院:「住3天私家醫院,已經等於在我這裡住1個月!」她坦言2020年院舍開幕後就撞上疫情,一直都蝕本,自己也幾乎沒有出糧,但仍然期望今年可以收支平𧗾。

「開始有些醫生會轉介病人來,也有些院友的家屬是護士,靠行內人口碑。」她說著說著,有點激動:「如果你不去做這件事,就沒有人去做,一定要有人走第一步。不能預了去院舍,就會一直差下去,可以好一點的。」

長者最後的時光,可以很寶貴,她說起有一位長者癌症末期,家人就院舍費用討價還價,她見那癌症指數就願意減價,因為可能只是一兩個月的時間了,家人反而愕然,因為醫生從沒提過時間這麼快。在院裡,團隊提供紓緩護理,長者想吃檸檬可樂加蛋撻,也特地買回來。

才一個月,長者就入醫院,沒幾天就去世了。

除了迦南護理院,復康界著名的院舍還有其他幾間,詳看:https://money.bigsilver.org/醫病錢/中風復康-短期院舍密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