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香港對吞嚥困難人士飲食沒有劃一標準,坊間機構及產品各有準則,照顧者準備長者食物時並不容易。

軟餐有指引

社聯+兩大: 照護食標準指引

家人吞嚥困難,該吃碎餐、糊餐?今日無法進食的食物,什麼時候吞嚥能力改善,可以再吃?

香港對吞嚥困難人士膳食沒有劃一標準,坊間機構及產品各有準則,照顧者準備食物時不易──「碎餐」要有多碎?日本、香港、國際咁多種軟餐等級,點分?社聯與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昨天公佈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的《照護食標準指引》。

9個等級,可對照不同地區的常用標準,包括日本UDF、香港醫護規格、台灣飲食質地製備指引草案。方便照顧者選購照護食食品,也有助照顧者、醫護、院舍、言語治療師、廚師等持份者溝通,更精準地配合吞嚥困難人士的飲食需要。

指引還有數十款食材的烹調食譜及短片,詳述如何調整菜式的軟硬及黏稠度。例如蒸黃立倉、咕嚕肉、叉燒等家常小菜,也可製作出不同等級。

隨著病情及訓練,吞嚥能力會變化,例如只能吃3級流質食物的人士,經訓練後有機會可進食5級的「細碎及濕軟食品」。這需要更頻密的評估,才能貼近病人狀況。社聯建議提供資助,加強為吞嚥困難人士進行檢測及診斷,讓有需要人士更快、更易地診斷吞嚥問題,以擬定合適的治療及膳食方案。

社聯亦倡議政府及公營機構牽頭,醫管局、社署、醫務衛生局採納指引,例如更新醫院食物指引,為前線員工提供培訓,並向服務使用者介紹相關資訊,令社會各界達到共識;專業團體如言語治療師、飲食業、相關培訓院校,亦可推廣指引,讓成員更掌握照護食烹調及餵食技巧。

電子版《照護食標準指引》:bit.ly/42ECB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