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50歲後才開始的事】開始煲嘢飲

文:日田
想像一鍋滾水,放進一粒冰塊,很快冰塊就溶化了,水的溫度也沒多大影響;可是鍋裡的水只是常溫,冰塊就需要時間慢慢溶化,整鍋水要恢復到室溫,也要一段時間。
這就是為什麼水果是「生冷嘢」。
中醫說不能喝冰凍飲品,不然什麼寒什麼涼的,好吧,心涼應該好過宮寒,於是少了喝冷飲。但為什麼連水果也要避免?原來就是與身體溫度有關:身體機能好,室溫水果吃了也沒什麼,然而身體麻麻,室溫的食物進到肚子,就會影響身體繼續保持36度的體溫。
再說,水果要保鮮,一般都放雪櫃,好凍。
這個冬天開始「煲嘢飲」。以前聽到什麼食療都沒放上心,但這配方實在好:一粒蘋果、一粒梨、一小撮山楂,功效意外地多,補肝益腎安神……從中醫角度,蘋果雪梨煮熱,有另外的養份,但對我而言,見到「消脂」兩個字就夠了。
水果預了會煲,就可買超市特價次品;山楂很便宜,十塊錢能煮兩三次;再加上舊同事離職後,在公司雪櫃留了一盒無花果乾,每次可以放一粒。整個配方,所費無幾,煮就更加容易。
我的節能方法:晚上臨睡前,蘋果梨子各一粒削皮,切塊去芯,再加上山楂和無花果乾,放兩三杯水,大滾就熄火,不要開蓋。早上起來,把無花果乾弄碎,再次大滾,熄火。然後吃早餐時,就可以代替生冷的水果。
放進暖壺帶到公司,用腦想吃甜品時,正好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