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新加坡人,無論年齡、健康狀況,都應該預先表達對最後一程的醫療意願。
在邱德拔醫院,人來人往的通道上其中一個攤檔就寫著預設照顧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放滿由護聯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 AIC)印製的小冊子、醫療意願記錄冊。2016年醫院聘請了八百一十名推廣員(ACP advocates),以及九十六名協調員(ACP facilitator)指導人們如何作決定。
一走近攤擋,一位女士就馬上拿出文件夾:「要幫你約醫生嗎?」
廣泛推行
有別於香港醫管局期望重症病人到了晚期,才由主診醫生決定適合的時間討論預設照顧計劃,邱德拔醫院則相信:「不論年齡、不管健康情況,都可以,並且應該有預設照顧計劃」。
在新加坡的預設醫療指示(Advance Medical Directive AMD)已有相關法例,指示亦會在衞生部存檔。護聯中心和醫院更希望人們預先表達意願,而不是急著簽署法律文件。
「你永遠沒法肯定健康狀況何時改變,預設照顧計劃就是對所愛的人一份禮物,讓他們在有需要時,代你作出生死決定。」預設照顧計劃協調員Joanne Selva Retnam解釋,醫院向病人提供電話,可預約協調員。
在新加坡,討論預設照顧計劃不需要像香港要求醫生在場,受訓的協調員會協助討論和記錄,並與指定醫療意願代言人一起會面。這份記錄的副本,當事人和代言人都各有一份,可以隨時修改,日後有需要時,醫護人員可以參考病人的意願。
政府急追
新加坡連氏基金會在2013及2015年委託《經濟學人》研究國際死亡質素,新加坡在第一次名列第十八,當時最先在亞洲地區發展善終服務的香港是第二十。報告令政府投放資源,2015年排名上升到第十二,香港卻落後到第二十二。
新加坡比香港最顯著的改善,是政府制訂了明確的政策,成立Singapore Hospice Council推廣和制訂國家紓緩治療守則。衞生部亦會增加紓緩治療病床,由一百八十二張增加到2020年三百六十張(香港目前接近四百張),並可以為過千病人提供家居紓緩治療服務。
市民抗拒
雖然政府開始推動,目前並不多新加坡市民寫下預設照顧計劃,邱德拔醫院老年醫學科資深顧問Dr Wong Sweet Fun坦言社區未準備好談,社區護士暫時不會主動和病人談。官方出版的多款照顧者資源指南,亦鮮有介紹紓緩治療及寧養院舍。
而新加坡寧養院舍的住院服務,會根據入息審查收費,連氏基金會在2013年訪問超過一千名新坡人,64%被訪者認為紓緩治療昂貴。
展望:新加坡幸福老齡藍圖
新加坡人口老化比香港來得慢,很多應對政策都是這兩三年才推出,2015年推出的「幸福老齡化行動」,繪畫的遠景令香港人羨慕,但計劃要在十至十五後才完成。
計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