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失智後 哀傷的權利
失智後 哀傷的權利

「媽媽,爸爸走了。」媽媽聽後,哭了一會。隔天,她又問老伴去向,家人只好再說一次:「爸爸走了。」她聽後又哭又鬧,埋怨其他人不早點告訴她,大發脾氣。

在九月的大智飯局,服務認知障礙症患者多年的社工單淑勤來談喪親哀傷。

「講完又講,喊完又喊。」她說認知障礙症患者經常忘記親人已離世,不斷追問逝者在哪裡。

身邊人當然感覺不好受,一邊要照顧有認知障礙症的親人、同時要辦理逝者的身後事、還要處理自己的情緒:「對照顧者來說,其實就像打仗。」

講唔講?

有些照顧者認為應「唔講。」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要懂得分散他的注意力。例如患病的父親每天都要吃鮮魚,碰巧某天家人沒買,他不斷問:為甚麼沒有魚?家人只好說:「休漁期,街市沒魚賣。」

當有親人離世,照顧者或會認為瞞騙比講真話更易處理。有參加者直言與其要患者接受不能承受的現實,不如瞞他一世。

「要講!」單淑勤堅持:「對認知障礙症患者而言,時間並不能沖淡一切。」不提起、有所隱瞞,只是將事情拖延;拖到某一日,問題又會浮現。她說起陳婆婆的故事。

出席葬禮

陳婆婆有認知障礙症,丈夫入醫院後,婆婆不時會問起,子女沒有隱瞞,還帶她去醫院見最後一面。但過了一、兩日,婆婆又再問,「突然」知道丈夫離世後,她反應很大:憤怒、哭鬧,埋怨。

家人忙著辦後事,將婆婆送到日間中心。單淑勤每天跟她傾談,會「不經意」提起丈夫離世,起初婆婆仍然錯愕、傷心,後來情緒漸漸穩定,還說想去靈堂。

葬禮當日,婆婆先回中心,由家人和單淑勤陪同去靈堂,可是婆婆在車上知道自己正前往靈堂,突然又大哭大鬧!「都說了不要讓她來,都是你迫她來。」親人一邊哭、一邊埋怨單淑勤。從西環去北角,短短十五分鐘的車程,大家都非常難受。

陳婆婆在靈堂依然激動,看見靜靜躺著的丈夫,大叫: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婆婆情緒得到疏導,慢慢接受丈夫的離世,家人也都釋懷。

願意講!

參加者Bianca也分享了她媽媽的故事。「願意講死,真的好重要。」Bianca爸爸走時,媽媽患上了初期認知障礙症,不時會問爸爸去了哪裡,Bianca就說:「爸爸去了一個地方……有一天你也會去那個地方,我也會去。」

當媽媽認知障礙症到了中期,家人安排她住進院舍。媽媽在院舍交了幾個朋友,其中一位伯伯後來走了,院舍職員不敢告訴院友。「他們不敢講死。」職員不說,Bianca就自己講,媽媽聽後淡然說:「叫他女兒不要哭吧。」媽媽還可以安慰其他人,Bianca覺得全因大家一直願意面對、敢於講死。

學習面對

「患者不是一嚿飯。」縱使曾被埋怨,單淑勤仍然相信,只要有適當的哀傷輔導,患者同樣可以接受和面對喪親,同樣有哀傷的權利。 「Taking、Experiencing、Learning、Relocating。」單淑勤說自己這些年來都是用這四個步驟來幫助患者:在傾談過程中,接納患者的感受,盡量讓他講,給患者安全感,陪他去面對現實、跟他一起經歷分離的痛苦、共同學習適應沒有逝者的生活、把對逝者的感情轉移,多分享些與逝者一起的開心時光。「我們輔導,不是要他忘記,而是幫他學習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