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話明孫輩,地位係最低。」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總監陳澤群教授發表「孫輩照顧者的需求、實踐及政策」研究項目,直言孫輩照顧者在社會、家庭的關注不足:「佢地係受到忽視。」
華人家庭文化重視長幼有序,孫子女的意見未必獲其他家人聆聽。照顧所付出的精力,亦未必獲得稱許,尤其長者如受認知障礙症行為問題影響,更容易向照顧者釋放負面情緒。陳澤群形容:「大人覺得孫仔女唔識嘢…但佢辛辛苦苦照顧其實識好多。有時情緒屈喺心,係唔舒服。」一旦和家人發生衝突,孫輩照顧者的情緒壓力更大。

照顧患糖尿病婆婆、就讀中五的林同學形容,婆婆當她的說話耳邊風,總是不聽話亂吃甜食:「有時對住佢都唔係好冷靜」。她也記得小六時向父母提出照顧上的意見,換來一句:「你咁細個識啲咩吖。」

在場的孫輩照顧者文文亦苦笑:「孫輩是最低微的。」她形容與家人討論百歲婆婆的照顧事項時,要像做pitching(廣告提案)般說服父母,如果是重大的決定,則要跟整個家族講解分析。例如婆婆早兩年跌倒入院,從是否做大髀骨手術、離院用哪個離院支援服務、到購買500元還是3,000元的浴椅,文文也會先搜集充足資料,再開家庭會議,向家人解釋各種方案的利弊。

她認為作為孫輩,要更清晰梳理資訊,帶領分析,亦要懂得與家人周旋溝通,意見才容易被接納。「起初家人一下子就ban我,我會好氣餒,後來我會問返佢,點解唔好?你有咩考慮因素?再去調節選擇,例如媽媽認為3,000元浴椅太貴,就去找符合所需的次要選項、第三選項,盡量大家拎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