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Janet Lui
(編按:作者閱讀日本71歲單親媽媽紫苑的著作後,反思50+生活、衣食住行、中產身份障礙。連續四週文章,將從日本退休處境談到香港情況。)
住與「斷捨離」方面,《71歲,將所有下點功夫,以年金每月5萬円快樂地過節約生活》作者紫苑好坦白:「我覺得『終活』同minimalist唔啱我囉,我就係鍾意儲自己鍾意嘅嘢吖嘛。」
作者一直無置業,因為 freelance 以及單親媽媽身份,根本無銀行會做按揭,由離婚到湊大對仔女,佢都係住响「UR賃貸公團住宅」,用香港相似脈絡去理解,即係巿建局嘅公營資助房屋,比較接近房協屋邨,按不同城規,配套會好啲,租當然亦貴啲。例如佢離婚後,揀公團住宅係因為唔似租私樓要比三個月按金禮金押金,而且邨內有晒幼稚園、公園、中小學、街巿、圖書館,佢可以步行距離半小時內接送晒細路再返屋企做嘢。
一家三口住630呎(咳咳,東京最低人均居住空間係大過香港嘅),月租24萬円(當時七算計,約萬八港紙);後來仔女出身搬細咗(月租14萬円),加加埋埋每月要交住民稅、國民保險(相等香港的差餉,同香港無嘅年金保險),每月固定開支20萬円(約萬四蚊港紙),退休得嗰每月5萬円,實在住唔起。
當佢每日愁緊以後住邊時,响屋企散步見到有細細棟一軒戶(接近村屋格局,但可以細好多)放售,樓齡40年、啱啱reform咗,疫情前跌到1560萬円(約80萬港紙)時,佢拎晒供咗嘅保險一炮過買入。因為係自己物業,唔駛交管理費又可以住到死,計返啲租,住夠6年以上就係淨賺,唯一擔心係呢棟村屋分兩層,每層實用面積300呎左右連天台,每日上落樓梯萬一跌倒失救就大鑊(後來先識得搵人驗樓同做居家安全評估,其實好平已經可以响屋企後加扶手)。樓就買咗,重新構思起居空間時,佢諗緊點樣用百円店買到嘅雜貨, DIY 收納、以整潔、有幾常用、就唔就手為重點去斷捨離:第一件唔要嘅,係電視。
而掉嘢、清雜物都係「先分出最鍾意嘅嘢,其餘就以『能否馬上輕鬆收納整理』為捨棄原則」,响呢個過程,佢明白到自己有昭和時代老人家「唔好嘥」、多物質就安心嘅壞習慣,只有決定令自己每日都覺得舒適整潔,先係重掌生活主導權。
無論幾鍾意,若成為身心負擔、被物慾所困,倒不如每日逐少積存快樂,讚下自己「今日間屋都係無囤啲垃圾喎 / 好整潔喎」,更加係長者宜居嘅生活態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