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親人要用鼻胃管餵食,可是雙手不自主地把喉拔出,於是要綁手在床上。再加上疫情探期受限,照顧者看著丈夫情況逐漸轉差。

【護士分享】突然離世(上)

滿懷希望接出院⋯⋯

文:安姑娘

朋友七十多歲了,丈夫在大半年前中風,她四處奔走。丈夫生要用鼻胃管餵食,可是雙手不自主地把喉拔出,於是要綁手在床上。疫情探期受限,朋友可以見丈夫時,他連原本自如的手腳,活動能力亦開始下降。

丈夫見到妻子,要不别過了臉,要不眼神充滿哀求,有話卻說不出。

院方認為朋友年紀大無法照顧,游說送他入護老院。太太曾經承諾丈夫:「 我是不會送你入護老院的!」決定高薪請印傭姐姐。

疫情期間,只有至親才可探訪下,朋友就由零開始去學習鼻胃管餵飼食。她憂心地說:「連日後會同住幫手照顧的印傭姐姐,也不可以入病房學習。」

「說不定遲些可以?你將教學拍成短片,回家後給姐姐看,亦可以重温呀!」我安慰她。

慢慢地,扶抱、換褊、其他的護理等,一項一項都學上了。「 雖然已經過了一些康復的黃金期,我仍然想快些接他出院。這樣才可以安排針灸,幫他康復。」

就這樣,一位長者帶著另一位有鼻胃管、不良於行的長者回家。屋企幾十年來的傢俬重新擺放、增加護理床、樓梯機、張羅日間中心、接駁交通、找到戶的物理治療……

她還安排吞嚥訓練,見言語治療師評估能否拆喉管。她知道可以食糊餐,滿心歡喜,丈夫卻嫌棄。「 我知佢想好似以前每日上茶樓,食蝦餃燒賣。」朋友於是把點心個別地打成糊狀。

丈夫差不多每個月都因為發燒肺炎,反覆入院,可是漸漸地,由跌跌碰碰開始可以離床坐椅,扶著助行架漫步;可以自己拿拿起匙羹進食,然後覆診言語治療師說可以食剪碎的食物,無需吃糊仔——這實在太高興了。

沒想到,突然收到訊息:「我今天的心情如昨天的天氣一樣。十分激動和悲傷。因為我先生昨晚 9:45 已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