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關心動物權益的人聚首一堂,與主人同來的小狗跑來跑去,時而走到講者腳邊,搖頭擺尾引人注意。 配合《大人》雜誌第六期專題〈狗狗狗〉,大銀與小店「八一○四生活盒子」合辦「給大人的一堂動物課」分享會,請來三位動保人士談動物權益,收益全數捐贈作社區貓咪絕育放回開支。 參加者過半數有養寵物。有的是貓奴,家中有十多隻貓;有的養狗,帶
給大人的一堂動物課

關心動物權益的人聚首一堂,與主人同來的小狗跑來跑去,時而走到講者腳邊,搖頭擺尾引人注意。

配合《大人》雜誌第六期專題〈狗狗狗〉,大銀與小店「八一○四生活盒子」合辦「給大人的一堂動物課」分享會,請來三位動保人士談動物權益,收益全數捐贈作社區貓咪絕育放回開支。

參加者過半數有養寵物。有的是貓奴,家中有十多隻貓;有的養狗,帶小狗到場旁聽;有的愛動物,卻因家住公屋不能養。

兩年繁衍一千後代

「貓狗的繁殖能力相當強。我計算過,一頭母狗一胎可生八隻,一年可生兩胎;而幼犬半歲已有生育能力。假設每胎一半是女,只需兩年就能繁衍超過一千隻狗!」動物義工張婉麗主力參與貓咪絕育放回工作,跟大家分享為流浪動物絕育的重要性。大家聽到數字,均嚇了一跳。

然而,即使義工不停為牠們絕育,去年遭人道毀滅的社區動物仍多於二千隻。張婉麗指不少人對動物不友善,剝削了牠們的生存權。「既然牠們在社區中生活,為何大家不能並存?」

「動物保育,不應只著重可愛的動物。」旅遊記者上田莉棋曾到非洲當野生動物保育義工,她展出幾張照片,除瀕危物種外,更多是與平平無奇的狒狒合照—保育不是以物種為基礎,而是以愛動物的心出發。

動保政策落後

香港作家兼動保人士張婉雯主要研究動物政策。她指本地動物保育只在起步階段,於政策、法律各方面,均反映動物低人一等。「不少人看到流浪動物還是會有偏見,講動物保育和權益變得困難。」

參加者默默抄下筆記,細細思考。當中有貓義工表示很有同感,指出自己面對的矛盾:「幫貓貓尋家時,想確保領養人有心飼養,只好問長問短,又要家訪,卻令人對領養卻步。我常常思考怎樣可以做得更好?」張婉麗安慰道:「有時真的要看彩數,怕貓貓『嫁錯郎』,惟有多做跟進。」

有參加者問:「不是義工,好像就很難才能幫助社區動物?」張婉雯坦言,目前只能做到 「lesser evil 」,「在生活層面上,多吃素,注重環保,已經有幫助。」

「給大人的一堂動物課」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