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獨居長者的身心健康有可能比與家人同住的長者還好。正因為是獨居,長者會更傾向到中心走走。對於獨居長者的支援,英國有一個計劃名為Circle,希望為50歲以上的獨居長者提供生活支援服務和社交活動,以在社區內建立社交網絡。
一個人幸福地老去:有錢不如有人

獨居不等於孤立,英國有研究發現獨居的長者身心健康並不一定比與人同住的差,甚至對生活更滿意,擁有更多朋友和鄰舍關係。

甘婆婆 – 街坊老朋友

八十二歲的甘婆婆住在深水埗麗閣邨,年輕時丈夫病逝後便獨居。「我是1993年元州邨清拆時搬來的,已經二十五年了。」甘婆婆說:「我喜歡跟人聊天,跟其他獨居長者談近況,他們會變得開朗。」

她平日喜歡在邨內的公園走走,在水池邊跟街坊排排坐,閒話家常:「說說他兒子怎樣好,女兒又乖,不會獨個兒留在家中鑽牛角尖。」邨內街坊都是認識多年的老朋友,甘婆婆知道很多朋友年紀大,行動不方便,社區網絡很重要:「麗閣邨好多長者,有些真的沒年輕一輩照顧的,間中幫他清潔、陪他飲茶,他好開心。」她說自己仍行得走得,樂於參與義工服務,有時間就會幫忙派飯,還學會幫人量血壓:「雖然去年我輕微中過風,手腳仍感麻痺,但做得到的我都會幫手。」

甘婆婆是長者與社區之間的橋樑,她自豪地說:「住了幾十年,他們一定認識我,有些連社工拍門也不理會,看到我反而願意開門。連房署做探訪,也要我幫忙一起去。」她還曾經讓隱蔽長者重新走出社區:「我叫他們出來,不要躲在家,出去看人下棋,大家聊聊天嘛。有兩、三個也願意出來,他們出入很少跟人說話,但是看見我就好好口。」

梁婆婆 – 遠親不如近鄰

八十八歲的梁婆婆自丈夫五年前入住院舍後,開始獨居。「他不在,我一個人住,如常生活,會去中心活動。我很大情大性,不是細心的人,懵懵下,自得其樂。」婆婆經常掛著笑臉,咔咔聲大笑,長者中心的姑娘都叫她「開心果」。

梁婆婆住在黃大仙,三個子女則在內地和澳門,都已退休,閒時會來港探望,幫忙打掃家居和陪診。婆婆沒有要求他們來港同住:「我為自己作主,家中也是我話事。人生甚麼酸甜苦辣也嘗透,所以我堅強生活下去,能活得這麼老,每天也要珍惜,對自己和年輕人也要負責。」

子女每天致電給她,並用視像通話:「以前多數講電話,現在用視頻,讓子女、孫兒女看到樣子。」婆婆家中有平板電腦,也懂得用智能電話,跟家人維繫關係:「我很用心學,不懂就在電話問。」有時婆婆會帶平板電腦到院舍,讓子女看看爸爸。

梁婆婆在同一單位住了二十二年,鄰居都熟,她也給兒子鄰居的聯絡方法:「一個人最緊要有人幫忙,否則好困難的。」有次跌倒入急症室,兒子找不到她,幸好有街坊通知,子女隔天趕到醫院,後來婆婆住院整整一個半月。離院後,每月有護士上門探訪,檢查身體狀況,婆婆閒時又會用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到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做運動,她笑著說:「五元玩一個早上,好便宜。」

婆婆每天早上做運動,中午到長者鄰舍中心吃飯,再到快餐店跟街坊喝下午茶,晚上就到屋邨平台吃飯。她很樂觀:「我們說笑,大家見不到面時,應該就是過身了。有生之年最緊要珍惜,對人對事也要。」

外國長者識朋友

英國—Circle社區互助圈

英國的社會企業Participle於2007年開展名為「Circle」的互助計劃,透過生活支援服務和社交活動幫助50歲以上的居民在社區內建立社交網絡。

Circle的年費為30英鎊(港幣304元),設有服務專線為會員提供各種生活問題的意見,並提供生活支援服務,比如換燈泡、除草、接出院等,提供服務的人可以是其他會員。Circle每月亦會舉辦不同的社交活動供會員參加,包括旅行、飯聚、運動、一起學用電子產品等。

美國—Beacon Hill Village燈塔山村

美國波士頓市Beacon Hill區2002年成立了燈塔山村(Beacon Hill Village),是由區內居民發起和運作的會員制組織。燈塔山村提供的服務與Circle相似,除了家居照顧服務,亦同樣有各類社交與學習活動,旨在建立一個以社區為基礎,鄰里互助的支援網絡。

瑞士—Date a Rentner跟一個退休的人約會

「Date a Rentner跟退休的人約會」是一個網上交友平台,創始人信德柏希望能為瑞士的退休族群提供安全的網上平台,以認識年紀相若的朋友。平台真正的目標不是約會,而是讓退休族互相認識、交談,減少寂寞。
https://www.datearentne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