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細菌和腦部原來大有關係,各地專家紛紛研究如何透過糞便移植治療認知障礙症、抑鬱症,甚至自閉症。
2017年伊朗學者讓阿茲海默症患者服食益生菌十二星期後,發現患者的記憶能力有進步,測驗分數由八點七分上升至十點六分,沒有服食益生菌的患者則稍微轉差。同年意大利學者也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研究,指腸菌平衡可延緩神經系統退化,而細菌療法有潛力成為阿茲海默症的新療法。學者引述近年研究指,一些腸胃賀爾蒙可以調節學習和記憶等神經功能,保護神經元免受破壞、防止加速腦部退化的斑塊產生。
亞洲益菌中心始創人張建誠解釋:「這些賀爾蒙和化學物質會經『腸腦軸』走上大腦發揮功效,雖然糞便移植治療認知障礙症的成效仍然在研究中,可以肯定的是腸菌和大腦功能有關係。而抑鬱症、自閉症更加已有學術研究支持,可透過糞便移植改善。」他解釋,腸與腸菌會生產如多巴胺、血清素等化學物質,而血清素就是對抗抑鬱的要素。
在中文大學的研究中,其中一種對應的疾病便是抑鬱症。中大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指出:「腸道菌群製作出的代謝物質會進入血液,部分物質如血清素會經由血液『上腦』,影響我們的情緒。」因此當中大選取捐糞者時,除了考慮身體機能如糖尿病、傳染病外,也不可以是抑鬱症患者。
另外,近年也有研究指自閉症患者擁有的腸菌與一般人的不同,腸菌失衡較常見。美國有研究發現,將益菌移植至自閉症患者的腸道後,患者的腸道健康改善八成,社交技能、睡眠習慣等行為改善約兩成至兩成半。
大腸和大腦
原來哺乳類動物的腸道和腦神經系統,在胚胎發展時起源於同一組織,形成後有一條雙向的通道互相連繫,因此當腸道出問題,控制全身的大腦也會有反應。
腸道神經可影響腦部的達島葉、邊緣系統、前額葉皮質、杏仁核、海馬體和前扣帶皮層,即是負責自我感知、感情處理、道德感、恐懼感、記憶和積極性的部份。
研究人員曾經用老鼠實驗,老鼠吃進病原菌引致腸道發炎後,焦慮行為明顯增加,而使用益生菌後症狀明顯改善。另一研究在老鼠腸道中輸入壞菌,改變老鼠的腸道生態,發現老鼠的大腦改變,行動力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