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屎」一般用來鬧人,但原來口服由糞便分離出來的細菌,可以醫病,尤其腸病,成效快過抗生素。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約四年前,有一位六十歲男病人,因為感染難辨梭菌,每天肚痾七至八次,嚴重時一天十次,以抗生素治療三年仍未康復。後來他經中大醫學院移植兒子的糞便到腸道後,兩天內已見效,現在已沒有肚痾、肚痛,每天可正常排便。
益菌打惡菌
糞便移植,又稱為人體腸菌移植(Human Microbiota Transplant, HMT)。原理是把「好屎」中豐富多樣的益菌群移植到病人腸道,平衡病人腸內細菌生態,讓腸病不藥而癒。
亞洲益菌中心的始創人張建誠解釋,腸道內有一百兆個益菌、惡菌和微生物,生態平衡、有多種菌類的腸道,益菌會抑制惡菌。但若腸道細菌益惡失衡,或者細菌種類太少,便可能感到不適,出現肚瀉、肚痛或便秘。
他解釋失衡的原因包括常服食抗生素、多吃含抗生素的肉類,會把益菌惡菌同時殺死,這些人最容易有腸菌失衡的情況。「我們挑選糞便時做過很多測試,發現香港人的糞便中有很多抗生素抗藥性細菌。」
腸道益菌不足時,惡菌例如難辨梭菌入侵,便有可能受感染發病。直接移植五百種益菌群到失衡的腸道,是類似以「益菌打惡菌」的道理治病。張建誠說:「HMT療效很快,中心病人主要有腸敏感,他們接受菌群移植後,七日內便有明顯改善。」
可治肥胖脂肪肝
香港現時除亞洲益菌中心,還有中大醫學院、瑪麗醫院,共三個地方提供糞便移植治療方法,一般可治療難辨梭菌感染、潰瘍性腸炎、腸易激綜合症(俗稱腸敏感)、慢性便秘等。
近年研究把腸道菌落移植,發展至治療腸道外的其他疾病,甚至包括肥胖和酗酒。「我們試過有一位酗酒病人,在接受腸道菌落的移植後,竟然戒了酒。」中大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解釋,經由腸道菌落移植,可以改變身體內的其他化合物,「因為腸的菌也有份去提供化合物」,從而改變身體的整個「生態」。
「像是脂肪肝和肥胖等,我們都發覺與腸內的菌群有關。現在我們很努力地進行這些研究,最後能做到的機會也不低。」但他補充,現階段只是處於研究階段,想要換菌減肥,還要等上一段時間,「現在還未可以證實,你嫌自己不夠fit,去找個瘦仔捐些菌給你就可以。」他笑說。
糞便移植在歐美、澳洲是普及的治療方法,但香港未普及。亞洲益菌中心在港開業近兩年,至今只有百多名病人接受過糞便移植。張建誠表示:「現時有約十五位私家醫生會向我們拿細菌群做HMT治療,雖然也試過向公立醫院推介此療法,但暫時只有瑪麗醫院採用。」
副作用未明
張建誠歸咎於大眾不理解糞便移植,但胡志遠認為問題在於本地的臨床資料,還不肯定治療的效果。「始終中國人的腸道可能和外國人不同,現在的統計資料仍不足。」他認為現代醫療講究科學數據,例如大腸檢查能預防癌症是有好幾十萬人的統計,計算出有效,而腸道菌落移植仍然在發展階段。胡志遠說:「除了效果,也不能確定副作用,會不會在移植了二十年之後,那病人有些健康上的不良影響呢?」
糞便移植在歐美、澳洲是普及的治療方法,但香港未普及。
糞便移植改善率
難辨梭菌 | 90%+ |
潰瘍性腸炎 | 27%-66% |
克隆氏症 | 30%-86% |
腸易激綜合症 (腸敏感) | 46%-73% |
慢性便秘 | 40%-89% |
移植方法
醫生可透過灌腸、胃鏡、腸鏡、鼻腔管,把由糞便分離出來的益菌群,經肛門或口鼻直接放到病人腸道內。病人也可以服食內含益菌群的膠囊藥丸,把超過五百種益菌帶到腸臟。張建誠強調:「上一代移植方法簡單來說,是將經過多重驗證、有豐富菌群的『好屎』,用生理鹽水稀釋,然後經肛門或鼻腔管灌入腸道。但新一代的HMT已發展到將糞便和菌群分離,病人接受的只是細菌移植,沒有骯髒的東西。」
難辨梭菌感染
難辨梭菌感染是常見的腸道感染,長者、慢性疾病、炎症性腸病或常服抗生素的病人都是高危一族。
症狀:發燒、腹痛及腹瀉等;重症者會出現脫水、中毒性巨結腸及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有約四分一重症患者會於六十天內死亡
現行治療:抗生素
壞處:藥物同時破壞腸道益菌,令腸菌生態失衡,容易復發
食益生菌也有療效?
益生菌只是腸道益菌的其中一種,難以完全取代糞便移植的療效。
歡迎捐大便
用來移植的菌群由糞便分離,糞便則全由市民捐出。
現時到亞洲益菌中心捐糞的人一半是華人、一半是其他族裔的人。想成為捐贈者要填寫健康問卷,附合以下資格並通過血液及糞便測試,證明是超級健康的「好屎」才行。每一百名申請者中,只有一名能正式成為捐贈者。
捐贈者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