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出現幻覺怎麼辦?女性思覺失調病發的年紀約在中年,加上照顧壓力,風險更高。思覺過敏令患者出現輕度的幻覺,長遠影響正常生活。思覺過敏應該如何治療?
女性照顧者易有思覺敏感

照顧者壓力大,容易忽略自己的健康。香港大學去年底為社工舉辦培訓講座,指出女性思覺失調病發的年紀約在中年,加上照顧壓力,風險更高,要特別注意這群高危「師奶」。

五十四歲的阿娟,八年前因為照顧患病的女兒,轉為兼職工作。一年前起,家裡變得越來越凌亂,膠袋、衣物堆積如山,雜物周圍放,像一段時間無人打理一樣。她還常常因為疲倦而不煮飯,間中煮飯時會忘記放調味料。這類通常被看成失魂、懶惰、太忙等才偶爾出現的情況,原來可能是「思覺敏感」的症狀。

前期要留意

思覺敏感是前期的思覺失調,這階段患者開始出現幻覺、幻聽,但精神科醫生不會在這階段確診思覺失調,也不會給藥,等到症狀繼續發展才有藥物及心理治療。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心理學家黃佩詩並不同意這現行做法,她解釋:「思覺失調對腦部破壞力比抑鬱症等情緒病大,加上神經細胞死亡後幾乎不會增生或復原,影響可以好深遠。若社工能早在確診前以心理治療介入,可防止症狀惡化,減輕腦部受損情況。」

黃佩詩強調,要識別阿娟是否有思覺敏感,要符合多個條件,包括家族有病史、以往家務表現較佳、情況持續一年或以上。而阿娟明顯是生活及照顧壓力太大、姊姊曾確診患有思覺失調,加上情況已持續一段時間,很可能已經有思覺敏感。

症狀似思覺失調

思覺敏感常見的症狀包括幻聽、錯覺、思想與言語混亂、相信不真實的事情等,例如聽到人家指責「你無用㗎啦、去死啦」、嗅到垃圾味或屍臭、覺得皮膚下有蟲咬、看到不存在的影子、覺得有人想害自己、對熟悉環境感到陌生和恐懼等。黃佩詩指出這些幻覺通常是負面的,很少正面如「覺得自己中六合彩」。

思覺敏感的症狀與思覺失調幾乎相同,最大的分別在於出現密度和程度。思覺敏感者可能一星期才出現一次,有些七日內症狀會自行消失,有些會認知到自己的幻聽是「聽錯」;而思覺失調患者則可能每天都出現症狀,而且維持一段長時間,並對幻覺深信不疑。

黃佩詩說兩者都可能影響到日常生活及社交:「當你跟別人聊天時,突然聽到另一把聲在說話,便很難繼續專注說出本來要說的話。如果聽到『你無用㗎啦』而影響了自信心,可能還會影響說話的內容。在別人眼中就容易顯得突然發呆、說話不清楚。這長遠會使他們孤立自己,影響正常生活。」

易與抑鬱混淆

思覺敏感某些症狀與抑鬱症相似,例如失眠和食慾不振,而且患者可同時患上此兩種精神病,所以社工也不易察覺服務對象可能有思覺敏感。黃佩詩指:「思覺敏感者中七成人有情緒病症狀,四成同時患有抑鬱症。」

這次講座是賽馬會思妍婦女精神健康計劃其中一個特別為社工而設的培訓,旨在讓社工在社區識別思覺敏感者,及早介入。其中一個合作機構—明愛荃樂軒的註冊社工連婉瑩指:「師奶是我們的主要服務對象,在過去的工作坊中,不少婦女都是忙著照顧家人而忽略了自己。除了認知行為治療,工作坊可以讓她們發揮自己長處,重建自我。」

思覺敏感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