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康會總幹事陸慧妍多年來用盡心力照顧家人:「我不是同住,不是定義的照顧者,不缺錢也不缺知識,但心理壓力非常大。」
「我的女兒也不明白:點解你咁緊張?但一剎那,哥哥會跳樓、媽媽會跳樓,每分鐘都可以出事!」扶康會總幹事陸慧妍說。
陸慧妍很愛哥哥,訪問裡不止一次眼紅紅。「爸爸行船,哥哥一直照顧我們,他是我們的榜樣。」她牢牢記得哥哥的勤勞,不斷為家人犧牲。哥哥五十出頭時被解僱,太太早逝沒有子女,於是與母親同住長沙灣。「表面上是哥哥照顧媽媽,但我們很快發覺他的記憶力變差。」陸慧妍在社福界工作三十多年,敏銳地馬上找醫生,隨即發現哥哥有認知障礙症:「原來哥哥有睡眠窒息症,曾經多次輕微中風。」
哥哥自己上網,查到這病不能好轉。「他望著天,問:『為甚麼是我?』」陸慧妍憶述時眼淚在眼眶轉,忍著不掉下。
訓練不及退化快
家人團結,陸慧妍和弟弟妹妹三家人輪流來看哥哥,移民美國的姐姐每年一定會回來。大家湊錢成立照顧基金,並與哥哥辦理持久授權書,管理他的財產來照顧。
找服務難不到陸慧妍:去記憶診所由職業治療師跟進,在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做評估,再到認知障礙症協會的日間中心進行大組訓練,哥哥不喜歡,又轉到耆智園接受個人訓練和小組培訓,回家繼續用電子產品繼續玩健腦遊戲。可是退化速度很快,有一天哥哥從耆智園回家時走失,惟有改到家附近的日間護理中心。漸漸地哥哥出現幻覺。「他堅持外傭偷咖啡,說她有特異功能,可以不拆開包裝,就偷掉送給對面的外傭。」
同住的媽媽很難過:「為甚麼這樣顧家的兒子會這樣?沒仔女沒太太沒工作,我代替他死,換他健康!」媽媽是長期病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腎功能只得一成,不斷要洗腎。
外傭不能無
哥哥的行為問題越來越多,在家大發脾氣亂丟東西。「我馬上叫媽媽和外傭進房間,我坐的士由東涌趕過來。」陸慧妍帶了哥哥看醫生,又要安撫不斷嚷著尋死的媽媽。
有一次在電梯裡哥哥說要大便,陸慧妍說已經到了八樓,忍到十二樓的家吧,哥哥已經拉在褲子。進到家門大便從褲管掉下,哥哥踏到周圍都是:牆壁、地磚、地氈……「我已經不止一次要清理大便,心很痛。所有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家屬,都要經歷否認到承認,接納後再想方法處理,過程很痛苦。」
陸慧妍很喜歡扶康會的工作,每天張開眼就想上班,經常忙完一天還要帶文件回家做到半夜。她除了週末外傭放假時和弟弟妹妹輪班照顧,一週還會去幾次看媽媽和哥哥,手提電話永遠開著放床頭,一有不妥就乘的士趕去。
與媽媽哥哥同住的外傭非常重要,但媽媽三年來換了四、五個。「老人家嫌打掃不夠乾淨,嫌印傭不吃豬肉……總之沒停過『在豆腐裏挑骨頭』!」陸慧妍惟有對外傭額外地好,加人工、送零食,讓她覺得受尊重願意留下。
「姐姐,辛苦你了。」陸慧妍對外傭說。
「我知道,她有病。」外傭說:「雖然我可以離開,但不一定可以遇到你這樣好的僱主。」
兩人試過抱頭大哭。
認知障礙症 三次死亡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照顧需要,對照顧者也有不同的壓力。例如中風是突發性的,家人要在很短時間內作很多決定。癌症患者很需要醫生的處方,但中風康復要靠自己,家庭照顧者要盡力配合。長期病患例如血壓高、糖尿病等等,被照顧者要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和照顧者可能會長期拉鋸,關係不佳。
而認知障礙症的照顧時間就特別長。「認知障礙症患者會有三次死亡:social dying、self dying、physical dying。首次失去社交關係,接著失去自己,最後才失去生命,照顧者也一同經歷這三次『死亡』。」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指出,這過程可以長達十年,家庭照顧者很容易過勞:「尤其是中國人的社會,關係很深,有一種『黏連』。患者忘記了家人,家人就像自己也有一部份不見了,沒有關係,也就失去連繫,額外痛苦。」
心理最沉重
陸慧妍在2016年也替哥哥申請了院舍:「哥哥現在才六十歲出頭,萬一活到八十歲?」她選擇的院舍,有自負盈虧宿位,必要時可以付全款,再等候同一院舍的政府津助宿位。她無奈地表示再不忍心,也得準備:妹妹已經計劃移民,弟弟也有長期病。
「做照顧者對我,最大壓力不是錢,不是資訊,而是心理壓力。有時阿媽不舒服、阿哥發脾氣,我趕去安撫,回家還要趕報告明早交。我也有情緒。」陸慧妍沒時間去家屬小組等支援服務,很慶幸丈夫也是社工,可以不停輔導。
她相信對一般照顧者,最重要還是同路人互相支持,知識是「硬綁綁」的,要有信念和感情去維繫。社會亦需要教育,讓其他人明白患者和照顧者的需要。「有次哥哥突然在地鐵唱歌,旁邊的年輕人馬上走開。」這讓她想起早年智障人士在社區被歧視,是多年教育讓公眾變得友善。
陸慧妍最近開始要替哥哥洗澡,也不怕尷尬,因為親情是一生一世的。哥哥回家見到媽媽,會一直叫媽媽,親媽媽的臉,有時兩人十指緊扣散步。
「他們兩個,少了一個也不行……」陸慧妍心裡不禁想。
定期喘息危機管理
認知障礙的照顧時間長,照顧者容易和社會疏離,樓瑋群提醒「喘息服務」非常重要:「因為要長期作戰,要知道如何儲備自己的精神。」她強調不是等到過勞,突然崩潰才休息,而是要定期喘息,例如每星期一定有一段時間讓自己休息,建立自己的生活和興趣。還有:危機管理,在事情未發生前,就要預先準備。
危機管理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