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樹洪在寶福山做的石碑有既定標準,譬如石碑上那行:「生於XX日子時辰、死於XX日子時辰」,不論有多少個字,每行字的長度都要一樣。
女兒以前常常看不慣好端端一行字,為了符合長度變扁、變醜,經常背著爸爸,偷偷把字改了,「但爸爸很眼利,總會找到出來,要我重做。」
「有時星期日要趕工,早上跟嫲嫲飲完茶,爸爸就會帶著我們去墓地。」蘇樹洪初中輟學,跟著大哥學做墓碑,除了農曆新年外,年中無休。有好些假日,他都帶著孩子去墳場趕工,孩子們玩捉迷藏,他就開水泥、搭墓碑,然後在碑上一筆一劃地鑿字,每個步驟都非常專注,從不馬虎。
「選擇了一件事,就要專心做好。」
「以前家裡有座地主,也是爸爸砌出來的。」蘇樹洪會一個人坐在廚房,用扁刮刀在水泥上塑造出廟宇的瓦片與斜檐,待水泥乾透再慢慢上色,手工非常精細。女兒笑言自己同樣喜歡手作,或許是遺傳自爸爸。
在女兒印象中,爸爸是個嚴父。每個晚上,他都會檢查孩子的功課,功課錯漏百出、字體不夠端正,即時用藤條打手板,「天天如是,晚晚如期上演。」女兒中五畢業後報讀設計課程,爸爸沒甚麼意見,只會在她邊做功課邊看電視時斥責她,「如果選擇了一件事,就要專心做好。」女兒終於明白,爸爸要教她的是專注,「確實很重要,我現也會教孩子學習專注。」
率先引入電腦鎅字
嚴父以外,女兒認為爸爸也是個敢於嘗試的墓碑師傅。「爸爸很厲害,是香港第一個引入電腦鎅字的人。」在仍然是以人手雕石的九十年代,蘇樹洪從內地購入器材,自學電腦、再將電腦鎅字應用到墓碑上,「能夠保持同一個標準又快起貨,當時只有我爸爸。」
正因為懂得電腦鎅字,蘇樹洪接到了寶福山的工作,多年來,做了無數個同一標準、絲毫不差的石碑。父女二人雖然對於何謂標準石碑有不同看法,但每當接到有發揮空間的工作,譬如墓碑上要雕英文、雕圖案,蘇樹洪總會交由女兒畫稿;有時墓碑上的相片有破損、缺了角,又會叫女兒用素描復原相片,拍一張新的沖曬再用。回想這些跟爸爸的合作,女兒笑說:「可以這樣合作,其實很開心。」
今年三月,蘇樹洪在家裡氣喘發作,救護車未到就走了。雖然爸爸近三、四年常因為支氣管炎進出醫院,但平日行得走得,沒想到六十多歲就走了。因家裡從事殯葬行業,一家人對生死看得很開。回望爸爸的離世,女兒嘆了一句:「至少他不用辛苦,可以短時間過身也是一種幸福。」
蘇樹洪的喪禮上,除了親人,行內的好友、徒弟都來了,大家都來送別這位有一雙巧手、總是專注做好一件事的墓碑老行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