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癌後的日子:癌後學習生死
癌後的日子:癌後學習生死

一些病人不再復發,一些病人卻復發離世了。腫瘤科醫生謝建泉本身是生死教育學會創會會長,他認為要打破的不是病人「會不會死」的想法,而是「怕死」:「死亡是會發生的,重要的是癌後生活有意義。」

「有一位病人四十多歲時患癌,康復後已經過了十年。他一直擔心復發,活在恐懼中。」謝建泉直接對他說:「你現在五十多歲,假設你活到八、九十歲,豈不是還有三十多年要擔心?這樣每天想著會死,活得毫無趣味,倒不如早點死去罷了。」

癌症病人常常會組織互助小組,謝建泉認為有人互相扶持是好事,但假如小組內有成員復發甚至離世,便往往會成為眾人的信心危機:「我們會說是devastating(災難性),可能一下子整個小組都崩潰。」

他相信這是機會向患者灌輸生死教育的概念:「最理想是小組有社工,一發現危機便聯絡醫生或護士,解釋清楚,清除誤解。」他建議首先要說出事實:「事實就是不能保證不會復發,你可以活到八、九十歲,也真的有可能復發然後離世。復發的人不是做錯了甚麼或吃錯了甚麼。」

謝建泉強調,要復康者分清楚fear和hope:「要幫他打破心中最害怕的東西,和找出他生存想做的事,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