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基層醫療:保持健康治未病
香港未來關鍵字 基層醫療:保持健康治未病

基層醫療是覆蓋一個人的一生,由出生到死亡,如何去預防疾病,不單單是讓醫院疏導病人。

政府在2014年向每區區議會撥備一億元,作各區的發展之用。當一些地區計劃興建音樂噴泉,葵青區便在區內發展基層醫療,包括延展「一邨一護士」的健康中心。服務推出後,中心發現使用者不論住院日數,還是再入院率都有所改善。

「基層醫療很簡單,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好好護理身體,即是所謂的『治未病』。」香港護理專科學院院長黃金月說,香港的速食文化,也是基層醫療難以發展的原因,「有事便去看急症,找不同專科,總之盡快治好,大家都『得閒死唔得閒病』。」

黃金月認為,社會要擺脫醫院主導的概念,像在流感高峰期,傳媒的報道都集中在內科病房有多爆滿,急症室要輪候多久。大家覺得資源不足,便再撥資源到醫院。但要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回到社區。她指出社區裡,護士可以是第一個接觸病人的人,可以由他們去做一個把關者,提供初步護理,如果有需要的話,才轉介到不同的專家。

基層醫療是……

世界衛生組織在1978年提出,基層醫療應該是所有市民都可負擔,且易達的醫療系統。此系統應作為市民使用醫療制度的第一個接觸點,並且提供健康推廣、疾病預防和治療。

香港基層醫療發展年表

醫療系統金字塔

醫療系統為病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的基層醫療,應該是病人接觸醫療系統的首個接觸點,除了診治,也主力提供如預防疾病和健康知識推廣的工作。提供者包括普通科門診、私營診所、疫苗接種和家庭醫生等。

基層醫療也充當「把關者」的角色,把有需要的病人轉介到專科診治(第二層醫療),甚至是第三層的醫院醫療(如接受各種手術)。

香港人經常接觸的急症室,其實已經是醫院醫療的一部分。在英國,未得到家庭醫生的轉介,一般是不能使用急症室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