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黃岳永認為醫療科技可能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使是一些看似與醫學無關的醫療產品,若能做到連結社區的話,這些醫療科技產品將成為大趨勢,讓病人得到更好的幫助。
孝子手錶:黃岳永:科技會顛覆醫學

「醫管局醫生常覺得自己的儀器幾十萬,護士醫生受訓十多二十年,這麼多專家怎會比你差?」香港科技大學工程學院副教授黃岳永一針見血地說:「但醫療可能就是下一個出現翻天覆地變化的行業。」

黃岳永經常用外母做例子:她去公立醫院量血壓,第一次結果偏高,醫生建議再量一次,第二次數字更高,第三次竟然更高!

「老人家之前等了幾個鐘,心情緊張,醫生也不會知道她之前吃過甚麼……這樣的檢驗,有幾準?」黃岳永曾經在一次醫管局會議上反駁:「可是Apple Watch一日可以記錄我四千次心跳,一年記錄過百萬次,相對醫生度三次,而且也不一定準確—我的數據會比你差嗎?」

就像的士司司機被Uber打敗、酒店被Airbnb挑戰,黃岳永預測醫療專業的角色,同樣會面對來自科技的顛覆(Disruptive Technology)。

媽媽的時光機

黃岳永的媽媽潘慧仙是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鼻咽癌病因專家,畢生研究鼻咽癌基因圖譜。黃岳永小時,媽媽就說:「如果有時光機,人類從一滴血就可以預知二、三十年後會否患上癌症,那就可以提早預防。」

這句話一直影響黃岳永。他是長者安居協會創會委員,有份創辦「平安鐘」。「二十年前這工具叫『救命鐘』,後來改名做『平安鐘』,名字背後的分別非常大。」他解釋「救命鐘」是出了事才叫救命,但平安鐘是預防的,用戶平日亦可致電熱線中心談話。中心收集了大量數據,例如甚麼天氣、甚麼時間、甚麼地區最多人需要幫助?

「時間和空間倒轉了,可以早六個月,甚至早兩年就知道會出事。」他假設根據大數據,在潮濕的天氣,近海地區如將軍澳,長者滑倒的情況會大增:「那救護車可否就在街上準備?公路預留快線?急症室預先安排病房給跌倒的病人?」

外行改變內行

在黃岳永眼中,Apple Watch等醫療科技再進一步,就像把平安鐘的熱線中心搬到家裡,中心職員可以是家人,或者自己也可以管理健康,顧及每個人情況和能力的差異。

「醫管局的醫生曾經對我說,電子醫療產品收集的數據無關醫學(medical irrelevant),沒有參考價值。」他不忿:「但Apple Watch再不準確,當有幾千萬至幾億的數據,戴著感受著身體變化,也能衡量數據是否準確,當每隔一段時間出現異常,就會留意。」

健康智慧城市

黃岳永相信醫療科技一定要連結社區:「想像在家裡不小心跌倒,手錶可以立即感應到異常動作和呼吸心跳,通知人工智能發聲詢問你的情況,若收不到應答,則再啟動另一個紅外線感應器感應你有沒有活動,感應到你一分鐘沒有活動,就向中心發出可能跌倒的求助,甚至直接報警。」

而把「跌倒」換上「心臟健康、生命表徵」監察,配合有限的社區和醫療人手,就可做到預防心臟病發和其他嚴重疾病。

「疾病有過程,及早發現就可及早控制,可以留在社區保持健康,讓醫院的醫生和專家可以集中處理真的病情嚴重和緊急的人。」他直言Uber不會由的士司機創造,改變往往是由外行人帶來的:「十年後就有一百萬人退休,醫療以至整個城市一定崩潰,這五至十年一定要想一些跳出框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