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有些記憶,和聲音糾纏,有聲就有畫。西貢舊墟,有一種聲音,曾在漫長歲月中,有節奏地響着。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錘打的聲音,一下一下,實實在在。你從不嫌它吵耳,因為已成生活聲響,沒有了,反而不慣。 多少年,多少個下午,和昌號老闆麥星賢,都在舊墟深巷中打鐵。 叮叮叮……水桶、花灑、化寶爐、蒸糕盆、收銀箱……還有大大小
西貢舊墟的打鐵聲

有些記憶,和聲音糾纏,有聲就有畫。西貢舊墟,有一種聲音,曾在漫長歲月中,有節奏地響着。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錘打的聲音,一下一下,實實在在。你從不嫌它吵耳,因為已成生活聲響,沒有了,反而不慣。

多少年,多少個下午,和昌號老闆麥星賢,都在舊墟深巷中打鐵。

叮叮叮……水桶、花灑、化寶爐、蒸糕盆、收銀箱……還有大大小小的信箱,在錘打聲中給創造出來。

他是順德人,年前問他,他仍清楚記得,自己是1916年農曆八月二十六日出世,十八歲從家鄉來港找工作。最初在香港仔拜師學藝打造罐頭,學足三年才滿師,之後轉到九龍城打鐵店打工,兩三年後,儲夠一百元,成家立室。

但好景不常,婚後遇上香港淪陷,三年八個月的日子,罐頭沒得打,麥星賢輾轉做過採石工人、蒸酒員等,直至和平後,香港政府宣傳推廣衛生,鋅鐵做的垃圾桶,供不應求,麥星賢加入打造行列,才重新回到打鐵行業。

1952年,他儲夠本錢,自立門戶,選址西貢,開始長達半世紀的打鐵生涯。當時,塑膠、不銹鋼等還未普及,藤器、木器、鐵器等是主流。鋅鐵由於防銹輕巧,價廉耐用,廣為市民大眾接受,街頭巷尾,準會見到一兩檔打鐵檔。

大圓枱面、垃圾鏟、信箱、麻將箱……每一件貨品,全部根據師傅經驗和手藝,用鋅鐵皮逐塊逐塊打出來。麥星賢也像一眾打鐵師傅,每日朝八晚五,晨興夜歸,一塊木枕、一個鐵鉆、幾個鐵搥和鋼鉗,敲敲打打,扭扭拑拑,從不間斷。別人看他辛苦,他卻自得其樂。他曾說:每一個人都要有工作,他喜歡這手藝,只要自己有氣有力,都要打下去。

看他打鐵,其實一點不容易。像水桶,先要把一塊白鐵錘圓,按尺寸裁剪,然後開始敲打,每一錘的力度,都要拿捏準確,否則厚薄不勻。最難是接駁,要把鐵皮接合,也是靠敲打,若邊緣打得太粗,兩塊鐵便扣不住,容易散開。最後還要收邊,把邊緣打成捲曲,內裏藏着一圈鐵線,邊位才不會𠝹手,也較耐用。每個步驟,看似渾然天成,其實都靠師傅經驗判斷和認真專注,才能天衣無縫。

麥星賢說,以前最好賣是勺子、水桶等,因為西貢客家人多務農,得依賴器具謀生。後來經濟轉好,家家戶戶閒來都打麻將消遣,變了麻將箱最人氣。還有信箱,因為電腦還未普及,人人魚雁往來,西貢舊墟的信箱,幾乎全由他包辦。

到再後來,信箱也少人用了,就轉為食肆度身訂製油煙槽、冷氣槽,總算把生意延續,他也不知不覺的,漸漸成為西貢舊墟標記。連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訪問香港,也曾到麥星賢的店舖參觀,並拍下照片留念。那照片,在麥星賢過身前,一直貼在舖內,見證他的光輝歲月。

打鐵手藝,也為他養大一群兒女,麥星賢一生共有兩子三女,孫有十三名,曾孫也有八名,可謂開枝散葉、碩果纍纍。但他沒有提早退休享清福,仍堅持我打故我在。他很自豪,街坊的信箱,幾乎全由他做。戴卓爾夫人,也來探過他。他很自豪,近百歲高齡,還有勞動力。留得一口氣,也堅持辛勞。

去年,打鐵聲終於停了,店子關了閘。麥星賢離開人間,終止了長達八十多年的打鐵生涯,一切回歸寂靜,剩下懸掛門外的信箱,憑弔一個逝去的時代,和那時代的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