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人生滋味:矜貴豬骨粥
人生滋味:矜貴豬骨粥

在舊式茶樓遇到一對母子,男孩二十出頭,大概平日習慣了剔「點心紙」,有點尷尬,都是媽媽開口跟阿姐拿點心、走去點心桌挑選、甚至直接去廚房問:「還有豬潤燒賣嗎?」點心都堆到男孩面前,他卻能很自然地一邊吃一邊點評:這碟好味、那碟不好味、跟平時吃的有甚麼不同……未必識「搵食」,但一定要「識食」,香港人人都是「食家」。

想吃一碗粥,即時上網查最好味的老字號;可是家人病了,越來越少人會親自煲粥在家照顧。

而當飲食不再是享受,「食唔落」,還要繼續食嗎?

矜貴豬骨粥

我在香港吃到最好的粥,也許就是半島酒店的這一碗粥,當時我在歐洲宮廷浮雕裝飾、水晶燈下的大堂茶座裡翻開早餐的餐牌,視線從一項又一項的美饌名目中略過,最後停留在「菜乾豬骨粥」這幾個字上。一碗粥賣百五蚊?

第一口已讓我永誌難忘。典型的廣東粥,米一定要熬得已經爆開米花,這粥就綿密順滑、稠稀合度。菜乾亦熬得化開,菜乾獨有的醇香與粥、鹹肉、瑤柱融為一體,難捨難離。大廚鄭師傅說:「這粥要分兩天作業。先用雞骨加豬腩骨熬一鍋煲粥的上湯;菜乾洗浸之後,用上湯煮,以便在粥中容易化開。菜乾要精選白菜乾,夠香;米是溝了兩種泰國香米,互補長短。」

接着白米要用油、鹽醃過,跟腐皮一起浸,米在熬煮的過程容易爆開成米花、腐皮也會遁入粥裡隱形,只留縷縷清香。排骨用的是腩骨,斬開一件件之後,用鹽、糖、胡椒醃一個鐘,之後需用上湯煮過。煮熟的腩骨拿起拆骨,留肉煲粥,而煮過腩骨更加入味的上湯就要留下來煲粥。

瑤柱是鮮味的靈魂,廣東人的湯水粥品都少不了。鄭師傅用的是日本宗谷元貝,浸過之後拿去蒸,蒸軟的瑤柱可以用手輕輕掰開,以便在熬煮過程散開成一絲絲。

終於開始煲粥,先用熬過腩骨的上湯和白米煮好「粥底」,米煮開之後,把所有材料加進去,慢火煮一個鐘左右,過程不時攪拌,目測到恰當的濃稠度,就可熄火。

煲好的粥會放涼,接到客人的柯打,廚房才另外用小鍋煮熱,上桌時還會配鬆脆的油條—「油條浸入粥裡一起吃,特別有滋味!」鄭師傅說,原來這粥也是他的至愛:「我媽媽最愛煲菜乾湯和菜乾粥,從小吃大,百吃不厭。」

這樣一碗菜乾豬骨粥,溫婉細緻,模樣樸實卻暗藏華麗的氣派,啖啖都是親切敦厚,吃罷身心暖洋洋,像我這樣離家的孩子,彷彿得到了母親最關切的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