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器官捐贈主任龐美蘭 「無論你銀行戶口的錢,你的身體,都是自己的財產。當你物業不再住時,會留給誰呢?你的身體不能用時,有無想過捐出去?不過想捐,也不一定捐到。」器官捐贈主任龐美蘭說。 香港雖然有一半人表示願意捐贈器官,但一年只有大約一百至一百二十名逝者適合捐贈。 龐美蘭: 我們負責器官捐贈的,要接觸捐贈者的家庭和受贈的病
【生死學堂】生命最後一份禮物

器官捐贈主任龐美蘭

「無論你銀行戶口的錢,你的身體,都是自己的財產。當你物業不再住時,會留給誰呢?你的身體不能用時,有無想過捐出去?不過想捐,也不一定捐到。」器官捐贈主任龐美蘭說。

香港雖然有一半人表示願意捐贈器官,但一年只有大約一百至一百二十名逝者適合捐贈。

龐美蘭:

我們負責器官捐贈的,要接觸捐贈者的家庭和受贈的病人,就像中間的「紅娘」,在施與受之間負責穿針引線。

在醫學上,人有兩種死亡:心臟停頓或者腦死亡。腦死亡的病人很特別,腦幹或腦部失去功能,不懂得呼吸,心臟缺氧便會停頓。以前只有心臟停頓一種死亡,但有呼吸機後,可以繼續供氧,但卻沒有生命迹象。我們有很多條件,全部符合才是腦死亡。

謝建泉:

有些人誤會簽了器官捐贈咭,當醫院唔夠肝,病人差不多時就會當作死亡,但其實定義很清楚。這個人已經死掉,不過因為有呼吸機,又有藥物令他心臟繼續活動,有些家人覺得病人的身體仍是溫暖的:「我不覺得他死了!」

龐美蘭:

這正是難題。大部份腦幹死亡的病人,是一些中風的病人,突然間爆血管,或者血管塞了,腦部死亡但仍有呼吸,家人突然之間怎去接受呢?這就是我們工作所面對的挑戰。首先要明白家人的哀傷,中風的病人一般會在三至五日內,由兩位醫生完成所有測試確定腦死亡,家人要在這期間接受死亡,作出選擇。

我們會講解何謂腦死亡:「你看,他的瞳孔放大了。」慢慢解釋,家人會明白的。有時家人反過來,很想捐贈器官——但除了腦死亡,還要適合。我會在一個病人或者他的家人真正可以選擇、有這個「善緣」時才會接觸家人。

 一百人的善緣

龐美蘭:

香港每年有近五萬人死亡,只有大約一百至一百二十人適合捐贈器官。例如一位年青人打拳時突然死亡,心臟停頓十五分鐘,血管就會栓塞,缺氧後器官已經不能捐出。如果趕及送到醫院,但大出血,變了植物人,卻沒有腦死亡,那也不合適。

有一位媽媽八十多歲,和兒子飲茶,媽媽等到有位但兒子仍未到。媽媽忽然很擔心,馬上結帳回家才發現兒子在廁所暈倒。救護員為他插喉,維持血壓,接著在醫院兒子的腦部開始腫,然後尿崩,血壓開始低,體溫亦下降。如腦部死亡但心臟仍然維持運作,就可以如媽媽所願捐出器官。

參加者:

如果家人想繼續用呼吸機?如果不捐器官,可否決定甚麼時候拔喉?

謝建泉:

這事很深奧。當一個人已經腦死亡,理論上應該拔喉,無關是否捐贈器官。不過現在許多大醫院,都有不少這些腦死亡的病人還插著呼吸機,因為家人拒絕停機。

龐美蘭:

腦死亡等同死亡,怎樣令親人有尊嚴地離開?有沒有人喜歡自己的遺體被「泵著」,一天天地腫,開始有炎症,開始發臭,因為有細菌、呼吸有痰,是會發臭的,誰喜歡自己變成這樣?是否應該走他要走的路呢?

我們不會說「拔喉」,而是停止不必要的維生儀器。曾經有一個孩子,腦死亡了,我們每個步驟都解釋給他媽媽聽,可是當我們說停儀器的時候,媽媽大鬧:「你好急咩?!你等住張床用咩?!你現在張床留多幾日唔得咩?!

謝建泉:

所以不是拔喉令病人死亡,而是他已經死亡。

龐美蘭:

其實腦死亡的病人,除了用呼吸機,還會用暖毯子保護著,我們會幫他抹面,家人不會看到病人「流眼淚」,反而會覺得他很舒服。

我對那媽媽說:「如果兒子有希望,一天會比一天好,一百天、三百天,我們一定會支持;可是你每天來看的是遺體,我們覺得很心痛。」媽媽就點頭同意,最終亦捐了小朋友的器官出來。

我媽媽也是在我面前中風的,她上完洗手間,出來一拐一拐地,接著就倒下。我哥是醫生,我是護士,但我們沒甚麼可以做。哥哥難過地問:「阿媽,你是不是現在就這樣死掉?!」

我明白家人的感受,可能會內疚,後悔沒有堅持看醫生或者送去醫院。所以首要安撫家人。

當家人不同意

參加者:

當病人證實腦死亡後,你們有多少時間問家人?如果家人有不同意見,怎處埋?

龐美蘭:

我丈夫也不喜歡我做這份工作:在最難過的時候,還要開口問人要器官。但我是讓家人選擇,整個過程都會陪著家人。家人捐與不捐,我們都尊重,不捐,我也照樣會照顧到最後。我也不會失望,因為對方已經失去家人,不要再給壓力。

我練了很久,要有耐心地等。宣佈腦死亡,家人在哭,也許會有想做的事,我會等這些事都完成。有一位家人說半小時後就可以,但我給他兩小時,因為經驗告訴我,半小時不夠的,我也先去吃飯,因為之後一定忙到無法吃飯。要照顧人前,先要照顧自己。

後來家人一整個晚上後才做完想做的事,我也陪著,最後送到深切治療部才離開。我們要耐心地等一個適合的時間。

有一位二十八歲的女士在教會突然中風,之前還說考完會計試可以去旅行。她媽媽在醫院坐著不動地說:「醫生,我只需要一個miracle啫,唔貪心,我要一個miracle,一個奇蹟,醫生我唔貪心,一個咋嘛,你俾我啦,我只要一個奇蹟,就係佢唔死。」

龐美蘭:

這時你可以走上前讓她選擇嗎?不行,她不會理,要等到她接受,才會輪到我們。

我還要耐心等所有家人。有一位丈夫開電單車,載著太太,結果撞車太太死了。太太的媽媽很生氣,丈夫跪在外母面前,外母馬上走開。當外母在太太床邊,丈夫不敢進去。我唯有分開談:外母傷心昏倒,躺在病床;丈夫也暈倒,坐著輪椅,我就分開一個個談。

有些家庭要集合所有人,我們要了解這家人誰「話事」,可能丈夫沒做工,家裡是大伯作決定的。我們要讓環境和氣氛舒服,可以解答家人所有的問題,有人不同意,不要緊,「有甚麼讓你反對呢?」我會不斷地問。重要是死者生前怎樣想,我不是問家人的想法,而是問死者的想法-他想幫人嗎?如果錯失了這次善緣,會否遺憾?站在死者的立場,而不是把自己的價值觀放在別人身上。   

組織都可捐

謝建泉:

病人可以捐甚麼器官?例如癌病的病人、老人家,會否想捐也不行?

龐美蘭:

香港可以捐的器官包括心、肝、肺、兩個腎,外國還可以捐小腸、胰臟等。心臟停頓後,只可以捐組織,例如眼角膜、皮膚、骨;而癌症病人就是眼角膜。眼角膜的年齡上限是八十歲。器官沒有限制,最大年紀捐出肺部的是八十四歲,最年輕的未到兩歲。

我曾在西班牙實習,那裡除了器官,很多組織都會要:首先會取背部的皮膚、眼角膜,還有筋,斷了腳筋時可以用人筋去修補。長的骨頭可以移植,甚至做成一粒粒,刨碎成粉,牙醫可用來植骨,我在香港植牙用的是牛骨!

龐美蘭:

還有血管,外科醫生需要血管接駁。曾經有小女孩要做肝臟移植,需要媽媽在腳上把整條血管拿出來,讓小女孩用,剛好另一位年青女士願意捐器官,醫生取了一小截血管,那媽媽就不用做這手術。

每一個組織的保存方法和時間都不同,有些可以長達數年,但器官不行,雖然有新科技可以存養,但只是數小時,最多一天。

謝建泉:

如果我把器官和組織都捐出,遺體會否好多疤痕不漂亮?

龐美蘭:

上次有一位七十多歲的捐贈者,在伊利沙伯醫院出殯,他的大學同學來送行時說:「嘩,佢仲靚過之前呀。」「佢做咗好事呀,所以連個樣都靚過以前。」有人笑著答。

捐器官等於生前做手術,沒有了一些器官,外觀不一定有影響,火化也不會少了骨灰,因為器官主要是水份。捐皮膚,就好像蒸氣甩了皮,皮膚會滑了,也可以用衣服覆蓋。

我們剛有個案,家人不肯捐,就是說病人怕痛。那你想想,遺體怕痛嗎?火葬土葬的時候,會否痛呢?

器官分配有制度

龐美蘭:

器官分配是有制度的,要公平、公開、公正,大部份會考慮病人有多危急。有些器官移植會考慮病人的歲數,我們也希望捐出去的器官可以使用較長時間。

除了配對血型,還要顧及身體大小,曾經有一位瑞典人捐了心臟,但因為很大,沒人能用。很少捐贈者是小孩,有一位小孩心臟有事,剛好也有小朋友捐出來,但媽媽決定帶小孩去美國醫治,美國醫生也建議心臟移植,當媽媽回香港問時,已經沒機會。

一些肝炎病人也可以捐器官給等候者。就算等候者本身沒有肝炎,但沒有這心臟,兩周後就會死亡,那要不要?有些病人寧願要。但癌症病人的器官,醫生平衡風險後並不會用。

謝建泉:

當你接受捐贈後,要立刻用藥。這些藥會抑壓免疫系統,而癌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免疫系統差。肝臟移植後要永遠吃藥,那接受癌症病人的肝臟,風險太大了。

參加者:

我是護士,當學護時有很深刻的記憶:維持一個捐贈者的身體機能,要在深切治療室插喉和做手術,但在香港很多時要等由普通病房轉去深切治療室,當時我在內科病房,聽到資深護士衝口而出:「做咩要我養住條屍啫!」

龐美蘭:

我們照顧一個病人,亦會顧及他的心願,也許他的意願就是捐贈器官?

我本身也是深切治療科護士,要到不同的病房協助整個過程。有些同事很好,一個深切治療科的病人待在一個普通科病房,無論同事多忙都要幫手,所以我很多謝。

參加者:

一個病人受贈器官,之後突然間腦死亡,會否再捐出來?

龐美蘭:

會的。我們有一位肝臟受贈的病人,肝齡六十七歲,病人再用了十一年,離開時除了捐肝臟,還捐了兩個腎出來。因為他保養得很好,那肝臟比之前還健康,現在用在一位年青人身上。

我們一般不會讓受捐贈的家人知道是誰捐器官出來,但有時會知道。例如有一位護士捐了媽媽的心臟,然後就見到新聞有律師接受心臟移植手術,護士後來很想念媽媽,就去找這律師立平安紙。

護士後來結婚生了孩子,想給媽媽見孫兒,就一家來請律師為丈夫立平安紙,還全家一起和律師拍照。

捐贈器官的施受關係很有趣,難說一定是誰幫了誰,有受贈者形容自己是土壤,栽種了你家人的器官,可以帶著去旅行,享受人間的快樂。「心仔我們今日返工返得好辛苦,今晚早啲瞓。」他告訴我會不時和器官說話,而那晚真的睡很好好。

當你得到一個器官,還得到一份感恩的心呢。

記得網上登記

在香港捐贈器官要主動提出,但在新加坡是沒有提出反對,就當作願意。「在新加坡拒絕捐器官的人,在等候器官移植的隊伍會少一點分數。」龐美蘭說:「香港是困難的,除了死者的意願,還要有家人同意。而家人同意,還要問其他家人是否不反對,死者生前有否反對。」

她提醒大家要在網上登記,否則家人要時間找捐贈器官咭,容易錯失機會。

www.codr.gov.hk/codr/CInterne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