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的婆婆,兩年前仍懂得用iPad計數、玩遊戲;過去十年,她自己煮飯、食藥、買東西,精靈得很。疫情後,她確診認知障礙症——不再認得紙幣面值、不懂開洗衣機。出街怕感染,半年留家生活,令她不再認得路。
婆婆忘了女兒名字,即使手機上的快捷鍵貼上女兒姓名,可一按通電,她也做不到。五十多歲的女兒說,以前照顧媽媽幾乎無難度,「媽咪好體諒」。兩年間,婆婆情況急轉直下,「是對耐性的挑戰,有時她問完又問,可以連續問十多次」。婆婆不記得東西放哪,就會慌張。女兒天天要「尋寶」。
|7成百歲老人認知退步|
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劉喜寶及其團隊,在2021年4至10月展開第二期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該研究由2011年開始第一期,研究百歲長者的的身心狀況;第二期關注百歲老人疫下轉變,及照顧者壓力。目前研究發表中期數據。
團隊訪問75名過百或近百歲長者的照顧者。這些長者中,六成人沒確診認知障礙症,但有七成照顧者認為長者在疫下一年,認知能力差了。
反觀在2011年,即第一期百歲長者研究,當時有逾7成的受訪近百或百歲老人,被評估為有良好認知能力,亦有逾半人可以自行洗澡、穿衣和如廁等。
| 照顧者的矛盾 |
另一名逾六旬的女兒,照顧99歲、患認知障礙症的的媽媽。女兒認為,疫情期間、長者日間中心關閉時,媽媽的狀態極差、好淒涼。
「(媽媽)在中心會識多些人,看見東西,刺激會多點。在家中,看甚麼?只是看電視、看著我,都是一些沒意義的東西。」加上家裡地方淺窄,媽媽不能做運動。後來中心開放,「(媽媽)開心返好多!」
這位女兒說會盡可能帶媽媽去飲茶。她坦言:「我們知道是高危的」,「對不起,可能有些人,覺得我不應該這樣做。」
照顧者只想讓家中長者退化得慢一點,但個人能力始終有限。社會可如何幫手?
📊第二期香港百歲老人研究:受訪照顧者及長者人口特徵👨🏽🦳👩🏽🦳
∎長者平均年齡:97.57歲(最年長者106歲)
∎照顧者平均年齡:65.93歲(最年長者92歲!)
∎長者性別:🚺女性佔79.5%
∎照顧者性別:🚺女性佔80%
∎照顧者及長者關係:逾半(54.7%)為女兒,其次為兒子(20%),兒媳佔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