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安姑娘鼓勵接受紓緩治療病人的家屬,要多反思甚麼樣的決定可助家人更舒服的渡過最後一程。

【護士分享】不想再抽血了

病人的選擇 照顧者的矛盾

文:安姑娘

「媽媽說已經晚期,既然接受了紓緩治療,不想再抽血了。」

「每次抽血檢查都好辛苦,是嗎?」

「每次抽血,遇上新手的拮一、兩次,失敗了再找好手勢的,又拮一兩次。我們明白每人都要經過新人階段,可是每個星期最少要驗一至兩次血,驗完有結果,治療又要從血管落——唉!媽媽已經打到無乜位可以打。」

「做子女的看見媽媽身上的針孔、瘀痕,內心很不好受吧。」

「每次驗三、五個項目,抽十幾二十cc血,雖然話多唔多,但是她食得唔好,食咗都補唔番流失的。」

「你明白媽媽的選擇,你自己……有矛盾嗎?」

「醫生叫得檢查總有想法,萬一不做,會錯失什麼治療機會嗎?」

「你想得很仔細。」

「自己親人,不由我不想。」

「身體好奇妙,健康的時候,五臟六腑會不分晝夜自動發揮協調功能,互相補位。有些人可以幾十年完全不用操心。有些出了一些亂子,只要好好休息,注意作息飲食,便能夠自動復原。間中有一些確實需要借用外力調教、輔助一下,身體便可以繼續運作。但是萬一這個血肉之軀已經發展到極度耗損的狀態,檢查的作用是什麼呢?」

「……可以確定囉!」

「……也是的……但結果一般不外乎什麼什麼處於正常、過低或者過高。正常時不用採取外來手段,過低或過高時會考慮一些方法,試圖用外力把局面糾正一下。這些評估多久做一次好呢?糾正之後媽媽自己感覺怎樣呢?正常人所謂正常的指標,可以在晚期的媽媽身上維持多久呢?我們想這個指標在媽媽身上維持多久?要維持的話,又要付出什麼代價?」

「沒想那麼多……」

「是的,在救人的前題下,我們都需要不時靜下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