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訪問社工談照顧責任,那社工大讚台灣:「台灣人真係孝順好多!好多人會辭掉工作照顧父母。」
當下心裡反白眼:香港人若辭職照顧父母,以後誰來照顧自己?
終於台灣每年超過13萬人因為照顧而離職,政府驚覺照顧者離職後,就失去了生產和交稅的能力,甚至淪為被照顧的「貧窮人口」。
現在當地官方和民間組織紛紛提出:「兼顧工作與孝道,才能真正喘息,不留遺憾。」——仍然忍不住反白眼:照顧係我,返工又係我,政府和社會責任呢?
這本書的作者和氣美枝在三十出頭時,因為照顧家人而離職,之後有很深的領悟:「照顧者最大的任務並非照顧,而是營造有利的照顧環境。」
「遠離工作、只剩照顧,你會變膽小,想讓家人過更好,先把自己擺第一。」這書一開始已經講明:離職照顧,不是最合適的安排。
全書一面倒的站在照顧者立場,用大量家庭例子,說明照顧者一定要先顧好自身的幸福,並且要向公司爭取照顧家人的權益。
書中羅列日本介護制度可提供的服務,台灣編輯亦在附表詳細介紹當地的長照服務和使用要訣——這些在香港讀者眼中,非常不是味兒。
在香港,若有家人同住,就算照顧者需要上班,長者亦會較難申請到送飯、陪診、家居清潔等服務。「你有家人,佢哋照顧你先啦。」負責評估的社工有時也感到無奈。
香港人最值得參考,可能是第五章。這一章是寫給公司看的:想留住人才,就要體諒照顧者。
作者指出:主管的態度,決定照顧離職的人數,所以要主動問在職照顧者的需求,要明白照顧等於多兼一份工,需要視乎情況放寬標準。
為甚麼公司會體諒?和氣美枝相信主管本身,可能都要照顧父母。
她還進一步不斷組織在職照顧者:2013年起,她逢周六發起「在職照顧者個人照顧聚會」,讓大家得到更多資訊,認識同路人彼此支持;隔年她並主持「工作及照顧協調研究所」(Work & Care Balance Laboratory)。
香港在職照顧者,是時候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