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新加坡急症室的收費比較高昂,鼓勵優先考慮診所和家庭醫生,避免急症室被濫用。新加坡的醫療制度確保市民確實得到所需的醫療服務。
老了,在新加坡:各家自顧醫療費

司機被送入急症室,雖然在香港醫院經過分流後,緊急個案同樣會優先治療,但在新加坡,顯然較少濫用急症室的情況。

在新加坡公立及大部分私營醫院都有二十四小時急症服務,政府只是資助大約一半成本,病人使用急症室要支付一百一十五坡幣(約六百六十港元),比一般診所貴得多,加上全國有三十間診所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非緊急個案一般會選擇去診所,而不是急症室。

為了鼓勵病人先看家庭醫生,還有優惠計劃,例如在東區的GPFirst,經家庭醫生診斷才轉介至急症室,可減收五十坡幣。

病床自費分級

在新加坡離開急症室後,還有機會送去延伸診療室(Extended 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 Unit) ,診治及觀察時間最多只有二十四小時,減少被收入正式病房的人數。

司機情況較嚴重,被送上病房,他馬上要選擇用甚麼病床—同一間醫院,病床分為A、B、B2及C四個等級,按每間病房的病床數目和設備劃分。不同等級病房的醫藥治療、飲食大致上平等。但最貴的A級病房有獨立空間,可以指定看診醫生;而價錢最低的C級則是不設空調的開放式病房,私隱度較低,醫生也不由得病人選擇。

A級病房不獲政府任何資助,B級、B2級及C級則分別獲最高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六十五以及百分之八十的資助。

無論司機如何選擇,都是在自己的保健儲蓄(Medisave)戶口支付醫療費,當自己的戶口用完,他的兄弟姐妹所有直系親屬的保健儲蓄都可以幫手支付,直至連終身健康保險(MediShield Life)都用完,政府才會出動保健基金(Medifund)埋單。

無免費午餐

曹氏基金會Chief of Clinical Affairs黃衛俊醫生解釋:「新加坡醫護社福服務的關鍵字是共同付款(co-payment)。」這裡不會出現香港長者人人都有的生果金,除了極少合資格弱勢人士,絕大部分服務使用者都要支付不同比例的費用,就連最多優惠的「建國一代」亦不例外。

部分香港人不希望福利政策出現用者自付、資產審查,但在新加坡卻是政策大原則。

為確保新加坡人有能力付款,政府規定月薪超過七百五十坡幣(約四千三百港元),僱員和僱主各自供款20%和17%,並分別存入退休、醫療、置業等不同戶口。

建國一代

新加坡人被要求付起部分醫療費用,有公積金戶口的可以支付,但早年工作的一代來不及儲錢,怎麼辦?

政府在2011年大選期間推出「建國一代」優惠—條件是1949年底或之前出生,並於1986年底或之前入籍新加坡,大約有四十五萬人。這些今年底滿六十八歲或以上的新加坡長者,一度以為從此醫療費全免,後來才知道是減免部分費用:

  • 到綜合診所或醫院專科診所看病,受津貼的醫療費和藥費再減半。
  • 社保計劃的家庭診所或牙科診所,有特別津貼。
  • 每年政府填補保健儲蓄戶口,金額由二百至八百坡幣不等,年紀越大,填補額越高。
  • 如果日常起居例如進食、洗澡、穿衣、移動、如廁、行走等,至少有三項需要長期援助,每月會有一百元補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