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和一條蠟線,造就無限可能。「只要有想像力,你就可以做到那件事,是任何事。」Kary直言這正是南美編織吸引的地方。
早在航海年代,水手已懂得在船上織吊床、製作飾品四處擺賣;到六十年代,嬉皮士文化令南美編織成為潮流,更多人用來做裝飾與飾品。南美編織不一定要配上天然石,發展至今日,有人用來做家品、做鞦韆;Kary也曾用來修補電線。
修讀設計的Kary兩年前辭去工作,花了不少時間尋找設計路向,「最初好迷失,會去想其他人想要甚麼,我要做甚麼,後來發現自己在做的都是迎合其他人的事,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試過珠串、弄過水泥,在男朋友的鼓勵下,開始自學南美編織。編織所用的蠟線防敏、防水、可長時間佩戴。與金工比較,鑲嵌和鍍金的過程有機會損害天然石;以蠟線包裹天然石則能在不損害天然石的情況下,做出各種形狀的飾品,「知道這些特性後,我更把心一橫學好它。」
但自學過程不容易,「初學時有織得不好的地方,我會全部拆了重新再織,男朋友說我誇張,但我覺得是有要求。」不同於很多手作人,Kary現時全職做南美編織,「我就是執著,全職去做,就要百份百投入,以前沒想過會有一件事可以令自己覺得不會放棄它。」她笑指現在終於明白甚麼叫熱愛一件事。
今次展覽以「成長根源」為題,植物要札根生長必須依賴根部最尖端的組織「根冠」,根冠雖然是死亡細胞,最內層有一種生命力強的分生細胞群,會不斷分裂出新細胞,藉此令根部不斷在土壤中生長。這種只有開始、沒有終結的成長,與Kary學習南美編織的經歷不謀而合:「當我遇到不如意事,我會回想當初學編織,從零開始、到質疑自己、到怎樣可以做好,是一個做人的理念:當遇上不如意時,也不可以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