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的瓜棚吊著大冬瓜,大人小孩都好興奮:「好大啊!估不到一條瓜藤可以長出這樣大的冬瓜!」大家禁不住拍拍打打,選出自己的心水!
一對夫婦更一口氣買下三個:「今晚教會聚會,正好送冬瓜!」
今年夏天,香港年輕農夫復耕者聯盟發起「冬瓜一萬斤」,慷慨送給大銀推廣生死教育,並且在老農田有機農場主辦一連兩天的「Don’t瓜宴」。
天公雖不做美,掛上黃雨,風雨後又一陣暴曬,難得參加者沒有缺席,還有人說:「真的感受得到農夫的日曬雨淋。」有公公婆婆帶著一家人來:「我孫女沒看過農田,趁暑假帶她來看。」也有跟父母同行的女兒說:「我的工作跟本地農業有點關係,希望父母也可以認識多一點。」
香港農夫不可憐
老農田有機農場本身種了近五千斤的青皮大冬瓜,走進瓜田,看到吊在竹棚的冬瓜,人人嘖嘖稱奇。農夫葉子盛跟他的徒弟阿麟講解種植,原來這些冬瓜只用了五個月長出來:三月下種、七月收割,而品種是葉子盛家傳的。「這農家種,是我阿爸留下的。雖然沒有經過人工配種,外形或者不是最美。但至少四十斤一個,其實以前的農夫種一萬斤是基本的。」葉子盛說。
葉爸爸已經離世,葉子盛每年一定種冬瓜,再選最壯的留種,把種子傳承下去。今年他更把種子和技術跟復耕者聯盟的年輕農夫分享,一口氣培植了幾百株瓜苗,送到社區讓人們在天台、露台種冬瓜。
復耕者聯盟更要學習賣農產品,與本地超級市場合作,策劃市場活動等等。葉子盛說:「我希望把技術教會年輕農夫。我爸爸說農夫都有尊嚴,我們種菜去賣要光明正大,種一個冬瓜賣一個,而不是賣種植的艱苦,香港的農夫一點都不可憐!」
年輕人敢入行
復耕者聯盟成員朱小兜笑著說:「我目標是種六百斤,現在應該會過七百斤。」她投入農耕六年,曾經到台灣學習種植,近年在打鼓嶺開設結農晴田園工作室,希望推展農業教育。
另一位年輕人阿山雖不敢自稱「農夫」,但三年來全部時間投入耕田,今年更成功種出超過一千斤冬瓜。他的面書專頁「初心農樂」,分享種瓜一百二十天的短片,目標是成為生產型農夫。「現在比較多人注重健康,有機市場很大,雖然本地農業面對很多問題,但找到方法就可以繼續做下去。」
估不到的美味
Don’t瓜宴最興奮一刻,是超過三十斤的特大柴火冬瓜盅—打開蓋子一刻,白煙湧起,好香!大廚阿珊的火腿高湯,落料毫不手軟,除了多塊鹹豬手,還額外放鮮蝦、蜆、雞肉……最後撒一把夜香花。
最能吃到冬瓜滋味的是鮮冬瓜卷:切得極薄,隨意捲著紫蘇葉、鹹豬手肉絲、芝士、三文魚等來吃,清甜爽脆,大人小孩都吃得好開心,農夫們見到,更是從心裡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