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在上水蕉徑老圍半年前來了一班人,退休當新手農夫,開墾土地。他們參加林植宣博士老人綜合服務中心的計劃一邊學習一邊傳授植物知識給下一代。
退休落田

在上水蕉徑老圍半年前來了一班人,把荒廢雞舍旁的土地重新開墾。荒田再種出的不是蔬果,而是一棵棵的綠草。

退休當新晉農夫

「這是火炭母,葉片上有V字的,煲成涼茶,聽說可止肚瀉。」
介紹田裡綠草的譚瑞玲剛滿六十歲,退休前一直擔任文職工作。「之前一直困在冷氣房,雖然家裡也有種植的空間,喜歡卻無法深入接觸,看到有耕種的活動就報名參加,當時我仍未退休呢。」她家附近的火炭母從前被她當雜草拔掉,現在才知道是多麼有用的植物。

去年十月她參加了林植宣博士老人綜合服務中心的「We‧Go Green童心耆創綠悠文化」計劃的種植班,認識不少本地原生植物後成為義工,到過學校跟中、小學生推廣。她笑說:「初時他們好冷漠,目無表情的。但製作完環保花盆並培下幼苗時,紛紛問是否拿回家?就知道他們有多麼喜歡。」

譚瑞玲笑言自己一把年紀,不認識的植物卻有很多,因為小時候沒接觸過,想想下一代應該更沒機會認識。她說:「希望現在由我們告訴他們,多了解科技以外被忽略的東西。培養興趣,長大了也會記得,繼續延續下去,否則原生植物會被遺忘。」

感受氣候變化

「真的很喜歡這些名不經傳的小草。」另一位參加者陳嘉文這樣形容田裡的原生植物。她說自己不打牌、不唱歌、不跳舞,生活有點苦悶,參加後活動後,發現植物原來很有趣。「雞屎藤有好多品種,有闊葉、窄葉的,它們需要攀爬生長,很粗生的,通常都是野生。」即使是路旁山邊的小草,其實只要細看,便可發現它們的獨特性,而朋友們看到不同的植物,也會互相拍照傳閱。

「這是益母草,早了開花,這也是氣候問題。」六十五歲的她,人生大部份時間都在家照顧子女,從沒想過有機會去學校教導小朋友如何保護地球。她說現在的春天跟過去不一樣,木棉花已經開了。學習耕作,讓她更留意天氣轉變。

清明前,陳嘉文跟參加工作坊的農友,合力把雞舍旁的農田重新開墾,種下馬藍的幼苗。「馬藍也是原生植物,以前香港曾有不少染布場地。種好之後,我們可以去學校教小朋友藍染紮染。」她穿起水靴、手套和太陽帽,拿起鋤頭,流著豆大的汗水,從早上工作至中午。問她辛苦嗎?她說:「不,辛苦就不來了。」

製作涼粉

童心耆創綠悠文化
面書: We‧Go Green

  1. 一両涼粉草洗淨後,加入1300毫升水及半茶匙鹼水。
  2. 水滾後轉文火,煲半小時,期間不斷攪拌。
  3. 半小時後,盛起涼粉草用湯匙盡量壓碎,再放回煲煮五分鐘。
  4. 以生水把40克生粉開成糊狀,加入已盛起涼粉草的煲中。
  5. 以文火再煮,一面煮一面攪拌至黏稠狀態。
  6. 盛在容器,冷卻後雪藏三至四小時即可食用。

植物導賞夠療癒

「這是我第二次煮涼粉,哈哈!」爽朗愛笑的林奕愛,在雞舍旁的活動棚教煮涼粉。她是一位化學老師,兩年前退休。「鹼水可分解植物纖維,讓涼粉草釋出膠質,凝固成糕狀。」她以專業分析烹飪原理,生動有趣。她參加的是植物導賞工作坊,以原生植物教煮食只是幌子,帶隊行山才是主要工作。

林奕愛憶起一次親子班的經驗:「有位小朋友跟爸爸來的,一直拿著手機玩遊戲。直到開始行山,介紹植物,他關了遊戲,用手機來拍照,後來連手機也放下了。」她跟他們介紹一種黃花酢漿草,結出的果如秋葵,輕輕一按會爆出種籽,結果人人蹲下用手撥草叢找黃花。「從前教書只希望學生考到好成績,沒時間培養他們的興趣,現在是另一種的成就感。」

她曾修讀園藝治療,深感植物、大自然的力量可達到治療目標,如五感的刺激可改善心情。「有說可改善城市小朋友的情緒問題。」對於長者呢?她說看植物的生老病死,也是領悟生死教育的好機會。而她自己則「看到植物已經夠療癒了。」

各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