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綠色生活在香港越趨普及,學習阿育吠陀(Ayurveda)也是一種修為。阿育吠陀有不少健康學說,在印度的大學裡是專門的醫學學科。
印度式綠色人生

綠色生活在香港越趨普及,有人茹素,有人減廢,學習阿育吠陀(Ayurveda)也是一種修為。

未必有很多人認識阿育吠陀,其實它跟瑜伽系生同源 。「阿育吠陀和瑜伽均源於印度,是由來已久的文化,兩者關係像姐妹。」Sita Chan學習瑜伽十三年,其後認識阿育吠陀,先後在香港和印度學習,現同時擁有Ayurveda life counsellor和瑜伽導師資格,從工作到生活日常,把古印度健康智慧轉化成自己一套的綠色健康生活。

「瑜伽注重身體鍛煉,目的是冥想時身體有足夠耐力,令冥想時間可以持久。至於阿育吠陀注重人和宇宙的關係,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與體外的世界息息相關,譬如健康就與飲食、季節有關。阿育吠陀有不少健康、養生學說,在印度的大學裡是專門的醫學學科,學生要修讀八年才可成為阿育吠陀醫生。」Sita 與阿育吠陀結緣也是由醫病開始。

薑水治經痛

在加拿大讀書時,Sita 常受經痛困擾,「情況嚴重時會嘔,每次痛就食止痛藥。在一次瑜伽活動上,認識了來自美國的阿育吠陀老師,他教我用薑片焗水飲,每日一至兩杯,經期前兩星期戒食椰青和苦瓜等。連續三個月天天飲,經痛完全消失。我把這好消息分享給所有女性朋友,亦正式跟隨老師學習阿育吠陀。」

除了薑水,阿育吠陀中常用到的還有油,以油保健,這是Sita每日持之以恒的生活習慣。「近年流行的油拔法(Oil Pulling)正是源於阿育吠陀。」早上刷牙前,用一湯匙冷壓油漱口, 十五分鐘後把油吐出,用清水漱口後照常刷牙。Sita解釋:「經過一晚睡眠,細菌在口腔積聚,所以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做油拔潔淨。阿育吠陀相信,把不潔的清除了,才有空間迎接健康。」

另一種Sita非常喜歡的用油方式是護膚。不少人習慣在沖涼後用護膚油,不過依據阿育吠陀的理論,做法完全不同。「每天沖涼前應先進行乾擦(Dry Brushing),以油全身擦一次,清理角質層、刺激身體排出毒素,然後搽上冷壓油(芝麻油/椰子油/葵花籽油/橄欖油),厚厚的塗勻全身,五分鐘後待皮膚完全吸收,才如常用沐浴露洗澡。和油拔道理一樣,先清潔好堆積滿垃圾的房間,才有位置放入美麗的盆栽,讓植物好好生長。」

印度常見的酥油(Ghee),被阿育吠陀視為具多種健康療效,可以對抗炎症,活化皮膚,增強免疫力等。「我的眼睛比較弱,有一段時間長期流眼水。在印度的阿育吠陀醫師以酥油替我浸潤眼睛,過程約十分鐘,開始時眼有點澀,之後便舒服了。我做了三次,流眼水的情況停止了一段長時間。可惜在香港我不認識阿育吠陀醫師,未能再做這治療。」

由內而外改變

學習阿育吠陀後, Sita由內而外有了重大轉變,思想、行為以致衣著都與從前不一樣。「我曾經試過 skinhead ,打扮比較 punk。我份人好心急,別人擋著路,我便會在心裡罵。之後開始食素,性情漸漸變得平和。」兩年前隨老師到印度進修阿育吠陀,短短一個月的旅程,得到莫大領悟。

「有一天我們一班學生隨老師到牛棚工作,我看著其中一頭牛,牠的眼睛好像在跟我說話,我感觸得不斷落淚,人和牛同是生物,為甚麼牛就要給人類屠宰呢? 」印度之旅後,Sita連衣著都改變了,盡量不著皮鞋、不用皮手袋、不著皮衣服,改穿棉麻布料剪裁舒適的衣服。

訪問當日她揹著一個布袋、腳踏布鞋,胸前垂著一條由石珠和菩提子串成的長珠鏈,共一百零八粒小念珠。「我現在習慣天天帶珠鏈,提醒自己要心境平和。」遇上工作和生活壓力,她會把隨身攜帶的薄荷香氛油倒數滴在掌心搓暖,「只要閉上眼睛,把手掌置在鼻前緩慢深長地深呼吸數下,就可以紓緩下來。」

看日出抗時差

Sita在一間提倡阿育吠陀理念的美髮公司做培訓工作,經常要穿梭亞洲不同城市。「每次公幹我必定要求入住旁邊有公園的酒店,因為我在香港時也會每朝到公園,探望一棵我心愛的樹。朋友都笑我是 tree hugger。」

出差面對時差問題,她在阿育吠陀中學到看日出抗時差。「反正失眠 ,我會坐在窗前等日出,看著太陽升起,告訴身體要調整時間。身體本來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連續看一兩天日出,身體時鐘自然可以和當地時間連繫。」

Sita 愛樹愛環保,平日在公司開會後她會回收所有名牌,循環再用。「名牌背部空白位仍可用,下次寫另一人名,不要白白丟了。」

她明白個人力量有限,但相信堅持信念。「之前帶八歲的姨甥女行山,教她執垃圾。之後她經常問我何時再去,還提醒我記得帶鉗。我希望從小教好她,讓她學會保護環境。」

生活態度如何,健康也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