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管理自己的健康:血壓,怎樣才是高?
管理自己的健康:血壓,怎樣才是高?

準則原來一直改變:數十年前血壓正常的,今天都要加入降血壓大軍,齊齊戒口、吃藥。

血壓「超標」?

患者很少直接因高血壓而感不適,但若血壓長期高企,會損害血管健康,引致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中風及腎病等嚴重疾病。2003年美國國家心肺血液學會修訂組別分類,把正常值進一步調低,並非隨便「搬龍門」。

當時研究發現血壓處於130/85mmHg,比正常數值者患上心臟病致死的機率增加一倍;而且三分一處於高血壓前期的人會在四年內演變成真正的高血壓,宜及早控制。為提高大眾防病意識,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地區都已採納新標準。

不少人抗拒服藥,因高血壓本身無感覺,吃藥反而可能有副作用。長者更容易因同時要服多種藥物而心情沮喪。患者常有的疑惑是:「無病無痛,為何吃藥?」

建議覆診時間 跟進行動
一星期內再作進一步評估及治療 如確定屬高血壓應開始藥物治療
一個月內再作評估 一個月內接受治療及改善生活模式
兩個月內確定是否患上高血壓 改善生活模式
每年檢查一次 改善生活模式
每年檢查一次 改善生活模式
兩年內再檢查 實行健康生活模式

*《香港高血壓參考概覽—成年高血壓患者在基層醫療的護理》 2017年修訂版

藥廠有陰謀?

當「正常」血壓的界線越訂越低,降血壓藥的服用人數和份量相對增多。德國一九九零年代將高血壓標準值由160/100mmHg降至140/90mmHg,令全國患者一夜之間由七百萬人大增三倍;德國醫療記者Jorg Blech質疑力主更改標準的德國對抗高血壓聯盟裡,二十名「資助董事」全是製藥業人士。

為找出恰當的血壓管理目標,美國國家心肺血液學會2009年開展一項大型研究,招募九千三百多名五十歲以上、有心臟病高危因素的高血壓者,分成兩組接受治療。一組的降血壓目標定為上壓140mmHg、另一組定為120mmHg。兩年前該實驗提前終止,因為結果非常明顯:目標為120mmHg的組別患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比140mmHg組低三分一、死亡率低四分一。代價是120mmHg組平均需要吃三種降血壓藥,140mmHg組則吃兩種。

血壓量對了嗎?

臨床上有「白袍高血壓」效應,指那些在家裡血壓正常,但每逢到診症室量度就血壓超標的人士。他們因醫院環境或見到醫護人員而焦慮,以致量出來的血壓可比平時高出十幾至二十幾mmHg。因此要診斷高血壓,香港的指引是建議取三次或以上的血壓讀數平均值、每次量度應相隔至少一週。患者也可提供平時在家量血壓的記錄以供醫生參考。

香港大學家庭醫學系榮譽助理教授蔡國淦醫生在面書分享刊於學術期刊的「有趣」發現:一百五十九名美國醫科學生被安排負責量血壓,結果竟然得一人能完全做妥所有程序!

該研究列出十一項量血壓需遵守的事,有關學生平均只能做到四項,最多人遺忘的步驟是一、三、八、九,最多人做對的是四至六。蔡國淦指,香港和大部份地區的醫學院都是在大學一年級教量血壓,如果這基本功沒好好掌握,很大機會往後也做錯。香港公營醫療系統繁忙,有時醫護確實難以完全遵行。讀者不妨記下這十一項,無論在家自己度、或被醫護人員測量時,也可注意配合。

量血壓需注意事項

一定要吃藥?

食物及衞生局編制的《香港高血壓參考概覽—成年高血壓患者在基層醫療的護理》建議,對於高血壓前期及第一期患者,應以改善生活模式為先,若六個月後血壓仍高於140/90mmHg,才考慮藥物治療。香港指引提倡的血壓管理目標也不是一刀切,主要視乎患者有多少高危因素,如合併有糖尿、慢性腎病,就建議血壓保持在130/80mmHg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