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不少香港院舍都以約束衣來「解決問題」。有院舍試行自立支援,從減少跌倒風險著手,成功令約束比率大減,部份院友更重拾生活能力。
自立支援:慢慢站起來

「因為長者坐得不好,或者晚上離床,就要綁住,我覺得是不應該的。」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養真苑院長林麗鈿堅定地說。機構在院舍裡推行先導計劃,篩選院友作訓練,從減少跌倒風險著手,成功令約束比率大減,部份院友更有意外收獲,重拾生活能力。

鄭婆婆:識行就不用綁

「要綁著,當然不舒服啦!」2017年鄭婆婆來到津助的養真苑,因為腰部神經痛問題,習慣臥床或者整天坐著不動,身體很瘦弱,連站起來也有困難,要以輪椅代步和約束,她回想:「那時不懂走路,很辛苦,甚麼事都靠別人,甚麼都做不到,連起身都要人拖起來。之前多數躺在床上,我那時不太清醒,暈暈陀陀、迷迷糊糊,去哪兒都要坐輪椅。」

院舍試行自立支援:物理治療師按鄭婆婆的能力,為她安排每周兩次運動。起初鄭婆婆不太積極,但痛症減少了,慢慢可以站起來,開始有動力。「做了運動舒服一點,比較有精神。以前只做三部運動機,現在六部都做得到了。」

兩年訓練後,鄭婆婆可以在院舍用助行架輔助走來走去,從活動室自己走回房間,又可以到飯堂吃飯。「能夠走路,怎會不開心?不用別人陪,沒那麼多束縛,我喜歡做甚麼就做甚麼!」現在每到運動的時間,鄭婆婆就會準時從房間出發,用四腳助行架走幾十米到活動室運動。

不安全的安全衣

院舍晚間人手少,很多時怕長者跌倒,會請家人預先簽署安全物品書,容許進行綑綁,漸漸地,連日間安坐在椅上,都要戴上安全帶或使用枱板約束行動。

養真苑院長林麗鈿指綁住長者,換來更多問題,「大家誤以為穿了『安全衣』就安全,但是安全衣本身有風險,院友掙扎,會吊住頸部,有機會引致窒息。綑綁過緊,手腳會瘀青,帶來很多傷害。」

院友更有可能因長期綑綁,導致手腳變型。

鬆綁找回動力

到訪台灣院舍參觀自立支援的做法後,林麗鈿反省,「我們重視護理,卻忽略了長者最基本的需要。如果院友在日間沒足夠活動、常常睡覺,晚上就會弄東弄西,有機會跌倒,可是很多時我們綁他、讓他吃藥,沒有想過背後的原因是甚麼。」

她把台灣的做法引入香港,過程並不簡單,同事很擔心長者跌倒,會惹來家人投訴。「同事會說:『長者坐著,安安全全不好嗎?』」她指出這些文化不容易改變,管理層一定要承擔,「即使長者跌倒,我都會承擔、會解釋,不要責怪同事,高層支援同事才會放膽嘗試。」

護士和治療師評估有復康潛質的長者,邀請參與計劃;院舍特地添置新的運動訓練器材,並增加防滑墊、助行架等,減低院友跌倒風險;床上亦安裝離床感應器,院友半夜離床,感應器就會響起,同事可趕來幫忙扶下床。

不用等照顧

計劃期間,有家屬反對,亦有院友因入院情況反覆,最終不能繼續參與計劃,可是亦有家屬看到轉變,要求家人也參加。

院友開始主動提出要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林麗鈿說:「有院友說想去銀行櫃員機提款,可是坐輪椅不太方便,我說:『那你要做運動了!』他就有動力練習,物理治療師訓練他站起來、撑起來的動作,他最近已可以自己外出提款了,好開心。」林麗鈿也很驚喜,「這就是他想過的生活!我們以前一套是要幫助人,現在這套自立支援,就是長者做到的,盡量讓他做。他做不到,我們才輔助,令他能夠自己做到,不是等別人來照顧。」

有片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