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大家想不想年老後,長期照顧的模式跟現在一樣?自立支援先導計劃在長者日間訓練中心的成效卓著,讓身心康復至適應正常生活。
自立支援︰改變就在今天

「大家想不想年老後,長期照顧的模式跟現在一樣?如果不想的話,今天我們要作一些改變,因為這件事不是今天做,明天就會出現。」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服務總監(長者照顧)唐彩瑩在日間中心和家居照顧服務,推行自立支援先導計劃。

平婆婆:丟開助行架

平婆婆跟子女一起住,照顧一家起居飲食,她自豪地說:「以前我一腳踢,甚麼都是我做!」可是在廚房跌倒導致大腿骨折,手術後要坐輪椅,不能再做家務,洗澡也要人幫忙。「子女常常說:『我們不在家,你就不要走進廚房、不要做事』,怕我再跌倒。」

平婆婆以前行動自如,經常旅遊,「兒子每年帶我去外國旅行,台灣、日本、珠海、澳洲,去了好多地方。」她每日亦會到長者中心做運動、跟朋友聊天。可是骨折後,整天在家坐,「我自己不敢出去,家人也不敢,怕再次跌倒,想去公園走走也不行。兒子說去旅遊,我也不想要他推輪椅,不想去。」

家人送她到長者日間訓練中心復康,中心請婆婆加入自立支援先導計劃:每天喝足夠的水,安排物理治療師上門在家運動復康。

半年訓練後,平婆婆開始使用助行架慢慢走路,最開心是可以去中心換禮物!社工不時安排義工上門,帶婆婆到公園走走。平婆婆也可以在家煮飯,很想有日可以恢復自理能力,甚至可以照顧家人。

開心老馮士多

唐彩瑩家訪不少長者,自從失能後,就覺得不可能像以前一樣生活。「他們會說:『都幾十歲了,還可以做甚麼?算了。』因為護士說不行,家人說不行,就不做。 」

她於2019年在日間中心和家居照顧服務推行自立支援先導計劃,每月有一日開設「老馮士多」,長者做運動、「做家課」,就可以換取金幣,再買自己喜歡的食物和日用品。唐彩瑩化身成士多老闆,「我們的『老馮士多』專『賣』違禁品,曾有長者換過五包魷魚絲!」

本來性格比較孤僻的伯伯,也因為可以換禮物,甚至「加鐘」做運動,多「賺」幾元,唐彩瑩也吃驚,「我從來沒見過他自己做之外,還叫隔籬長者一起玩,別人做的他又會一起做,會和別人互動、好開心拍手,很少見!」

家人睇功課簿

日間中心會安排「飲杯時間」,鼓勵長者多喝水。每到特定時間就放音樂,大叫「飲杯」,所有長者和工作人員一起喝水。上廁所次數變得頻密,長者走多了路,變相是運動量增加了。

社工再用「功課簿」,鼓勵照顧者幫長者記錄每天作息,包括喝水、運動、大便、進食、睡眠等。院舍全時間都看著長者,但日間中心就要靠照顧者在家裡幫忙。看到長者行動能力增加,家人也較為放心讓長者自己慢慢上廁所,甚至出門。長者感到生活可以自主,更有動力改善。

半年間,最大的分別不在身體機能,是長者的心態主動了、自主了。有前線照顧員感慨地說:「希望我今天這樣對待他,我年老的時候,其他人也可以這樣對我。」

有片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