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走一萬步,燃脂抗肥胖」、「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 ……
互聯網上充斥大量關於日行萬步好處的資訊。然而一萬這個數字從何而來?
多一點、少一點,效果又會如何?
萬步的成功感: Paul 40歲
「我身邊的朋友都有步行計算產品,用手錶或手提電話上的APP。我在一年前也試著做,看著計時裝置達到一萬步,感覺很爽。步行嘛,真的是最方便的運動,只要天氣不是太熱、太冷或下雨,早晚多走一、兩個車站就可以。有時我還會著朋友陪我,聊著天一起運動。有沒有減磅?其實我沒在意,但感覺人是精神多了。」
袁太 68歲
「老人家總是血氣不夠,仔女常說要多動,坐得多、睡得多,身體衰退得更快。醫生說步行也是運動,所以我時常跟其他長者朋友去健步行,即是有點速度的步行,每次起碼一小時。即使腳痛也會去,最多走短程一點。運動活血嘛,痛症也會好吧!」
日行一萬步的源起
日本健康和福利學者波多野義郎被譽為萬步行之父,他在六十年代提倡一日一萬步的運動,以免日本人因長時間坐著觀看棒球比賽而影響健康。
當時已有第一代的步行計時器,叫萬步計。
萬步行 VS 快步行
英國廣播公司的科學節目製作人Michael Mosley揚言所謂萬步行的概念已過時,他跟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的Rob Copeland教授進行研究,比較萬步行和快走十分鐘的好處。萬步行的一組每日必須達成目標,另一組則每日分三次快走十分鐘。
結果顯示快走十分鐘的一組,心肺功能提升效果更佳,有助降低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的風險。Rob Copeland教授指每日快走十分鐘,實行起來簡單得多。英國公共健康機構也推出「Active10」流動應用程式,宣傳快走十分鐘的好處,並可記錄數據以達致目標。
急步行強化心肺
「長者、病患者的運動選擇並不多,最好的運動就是行路,這也是我們人體常做的動作。」一級物理治療師謝達暉說。他指物理治療在復康方面很強調功能性。「即使可以踢二、三十磅重的沙包,但行不了也是沒有用的。讓復康者踏步,才是最重要的功能。」
健步行(Speed walk)即是急步行,所謂急,謝達暉解釋即行走時要有些微氣促,比普通步行的步速快一點,每次最少三十分鐘,就可以達到鍛鍊心肺功能的效果。
相比起跑步,健步行對身體帶來的負擔較少。「跑步時,我們雙腳有時會同時離地,像整個人彈起來似的,膝蓋受的壓力較步行多三至四倍。」對中老年人而言,健步行更為合適。因步行帶來的震動可以增加壓力,刺激骨質密度,延緩退化速度。運動後四十五分鐘,可進食適量的蛋白質,這有助吸收營養,肌肉也會變得更結實。
膝痛要調節
謝達暉提醒健步行的速度雖然不算快,但也屬強度稍高的運動。「儘管衞生署建議每日要運動三十分鐘,世界衞生組織也建議日行一萬步,但若有關節退化、膝蓋痛或大脾骹痛,或有傷患就一定要有所調節。」他建議每日仍可以行三十分鐘,但要分段於早、午、晚各十分鐘,已可達訓練效果。有膝痛問題的,最好先諮詢醫護人員或物理治療師的意見,如膝蓋有炎症,日行三十分鐘會令問題惡化。
WARNING!
關節退化、膝蓋痛或大脾骹痛要有所調節
心肺功能量度方法
如想知道步行是否有助提升心肺功能,謝達暉介紹兩種量度方法。
健步行的裝備
不少上班一族會在上班或下班回家時,早一至兩個車站下車,然後急步行回公司或家居。
謝達暉認為把運動融入生活是非常好的做法,但要留意裝備,以免受傷。
步行前後 敲打經絡
李萬發指步行前後可以敲打經絡以加強效果,方法是以拳頭敲打由大腿至小腿的外側、內側及後方的三邊經絡,方向、次數不限。
需量力而為
中醫李萬發指出,慢性病病人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步行,可以改善病症。「有些糖尿病人透過多步行可降低血糖,有些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也可以改善健康。」
依他在中醫老人科及康復科的經驗,步行的步量或距離不重要,最重要是量力而為。「很多長者都有心臟問題,甚至曾進行手術,我們不會建議急步行。他的步速是自己感覺舒服,有些微出汗已經很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