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很多癌症前兆不明顯,容易誤診,到出現明顯症狀隨時已是癌症末期。家庭醫生熟悉病人身體狀況,以及懂得各個醫學專科,能作出準確診斷。
睇錯醫生斷錯症:以為生蛇結果生癌

「一百個人裡面,有幾個可以看一次醫生就一擊即中?很少病人第一次求診時,就真正知道自己發生甚麼事。」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朱偉星坦言,許多重病例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胃潰瘍以至各種癌症,在患病之初,總有一些不明顯的症狀,但醫生為病人第一次看診時,未必能夠即時確診這些疾病。

朱偉星說起兩年前在酒樓跟經理閒談,經理說丈夫「生蛇」(帶狀疱疹),服藥一個多月後治癒,但不出一個月後再覺得痛,以為「生蛇」復發,其間向幾名醫生求診。「醫生有些時候會有盲點,當病人一走進診症室,主動說自己『生蛇』,有些醫生便會跟着病人的思路走,順着這方向治療痛楚,沒有再問清楚病史,也沒為意病人中間有一段時間是沒有痛的。」朱偉星說很多病人自覺甚麼地方不舒服,便找相應的專科醫生,沒法發現真正問題。

當酒樓經理的丈夫來找朱偉星求診時,終於發現他的癌指數異常,原來是患上肺癌!確診兩個月後離世。

找錯專科浪費時間

朱偉星還有一名退休教師朋友,一直咳嗽,看了幾名醫生都只是開止咳藥,直到來看朱偉星,照了X光片,才發現是癌症。

「朋友看了一位醫生,吃藥沒好,便轉第二位、第三位醫生。」朱偉星解釋重病期的症狀也未必明顯,醫生最初可能會誤以為是感冒:「如果朋友一直看同一位醫生,一次開藥未好,第二次時醫生就會想多一些,可能會較為仔細地問病史,做檢查。」

問題之一,是香港人沒有家庭醫生。當醫生熟悉病人,就會比較敏感病人的健康變化,也比較大機會準確診斷。

朱偉星指出家庭醫生可以先處理較簡單的問題,當病人患上較嚴重疾病時,可以轉介去適合的專科醫生。例如照腸鏡,腸胃內科醫生或外科醫生都可以,但如果家庭醫生懷疑腸臟可能有癌症徵狀,便會轉介到外科醫生去處理。「若病人找錯腸胃內科醫生處理,便會浪費治療時間。」當病人在手術後康復期間,會有許多問題想問,外科醫生或者公立醫院醫生未必有時間解答,家庭醫生就可以支援,例如建議合適的餐單、如何處理傷口等。

目前香港有四百四十名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朱偉星認為不一定要有專科資格,才可成為家庭醫生,各個地區的診所醫生,都可以是病人的家庭醫生。「有很多普通科醫生很用心照顧病人整個家庭,也有些兒科和外科醫生,都是出色的家庭醫生。」

他相信醫生的知識及心態最重要,家庭醫生要懂得各個醫學專科,關顧病人各個方面,不能只專注一、兩個器官或者一、兩種疾病。「當然市民亦需要認識自己的身體,聆聽身體的訊號,例如痛楚、發燒、麻痺,這些訊號很容易被忽視,若有疑慮,就應該請教家庭醫生,讓醫生診斷到底患的是甚麼病。」

家庭醫生VS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除了為病人治病,還應該促進健康、預防疾病,並顧及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交因素,為病人在社區提供全面的護理。例如女士做子宮頸細胞檢查、兒童及長者的疫苗注射等,為求診者評估疾病風險。

家庭醫生與病人建立持續的治療關係,取得病人的信任,可減少因溝通問題而造成的混亂情況,使病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可獲得適合的醫療服務。

家庭醫學

家庭醫學是醫學其中一個專科,結合生理、臨床及行為科學理論,不單止專注某一個身體系統或疾病,更須擁有全面的知識,提供診斷、治療、轉介、輔導、預防及健康教育。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需在醫科畢業後,接受為期六年的在職訓練,包括首四年的醫院臨床訓練及社區為本的培訓,及在督導下執業兩年,再經考核才可獲相關專科的資格。在培訓過程中,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須接觸幾乎所有專科,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及兒科等,在各專科、知識、技能及與病人溝通技巧上,都比普通科醫生有更深入的訓練。

如何分辨?

專科 SPECIALIST

 網上搜尋醫生時,名字旁會標明「家庭醫學」,資歷寫明是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家庭醫學),也可到香港醫務委員會網頁查閱專科醫生名冊。

非專科 NON-SPECIALIST 

大學頒發的家庭醫學文憑,或者家庭醫學碩士等資歷,代表醫生雖然沒有家庭醫學專科註冊,但已接受相關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