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生死】悲傷並沒有縮小,而是生命變得強大

文:安寧服務社工梁梓敦

大部份人自小被父母或老師教導不要玩火,因為火是非常危險,不但有機會引起火災,更可能導致嚴重受傷甚至死亡。十三歲的Jason同樣知道以上警告,但由於反叛和貪玩的性格,他多次偷偷在家中玩火,以致有次不幸燒著家中雜物,並直接令到同住祖母因趕不及逃生而去世。Jason對自己所犯的錯感到非常後悔和自責,父親和親戚都紛紛指責他,並且表示永遠不會原諒他所做的事。

林小姐與丈夫因事發生激烈爭吵,類似情況過去已經多次出現,而每次衝突過後她都會選擇短暫離開,在街上冷靜大約一小時就會回家。那天回家後她發現丈夫不在客廳,打開睡房門時,見到他坐在一扇已經打開了的窗邊。他察覺房門打開後,回頭望一眼林小姐,跟她說一聲再見後,便一躍而下。林小姐一直對丈夫的死亡耿耿於懷,她深信若果沒有該次爭吵,丈夫不會自殺結束生命。

作為從事哀傷輔導的社工,我當然希望可以幫助喪親家屬將悲傷程度減低。可是,並非每位案主都能達成這目標。就如Jason和林小姐的例子,有些經歷可能過於創傷或震撼,以致無論進行多少次輔導面談,悲傷都不能降低。若然讀者自己或身邊親友不幸遇上這種情況,那麼還可以怎樣面對悲傷?未來的生活又可怎樣繼續下去?

很多人誤以為哀傷會因時間而逐漸縮小。真相是,哀傷從不曾變過,是生命隨著哀傷而逐漸強大了。(《隨著哀傷而成長》,Lois Tonkin)

我們一生中必定會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受傷。大部份傷痕在最初時候會感到疼痛,但隨著時間和治療,它們最終都會徹底痊癒。可是,如果傷口太深,又或受傷的程度過於嚴重,疤痕或後遺症就有機會一直存在,永遠不會消失。

有時候,我們所經歷的事情實在過於悲傷,那麼,請先善待你的內心,不要堅持和勉強自己放下或轉化悲傷。大家可想像悲傷是一個網球,當一件極度創傷的事件發生後,這個網球就出現在眼睛前面,距離不多於五厘米。在這情形下,你看出去就只是網球,而不會看到網球外的其他環境。

若果我們希望重新見到整個世界,第一個方法當然是盡量希望令網球縮小。但其實還有另一個方法,就是一步一步往後行,逐漸拉遠你和網球的距離。雖然悲傷令你沒甚麼動力和信心,但只要你願意嘗試,一點點地開放自己的生命,容許更多可能性進入當中,例如發掘新的興趣、認識新的朋友、做一些以往從未做過的事。日子久了,或許你會發現即使悲傷的大小仍然相同,但由於你的生命已比過去強大和豐盛,所以悲傷給你的影響力亦已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