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目前有16間提供紓緩治療的公立醫院,其中12間提供不同程度的家居紓緩治療。病人可以留在家裡,由家人或照顧者照顧,再由紓緩治療護士上門支援。病人可以定期去門診看醫生,按需要和意願去日間寧養中心,接受物理治療服務,參加社工安排的社交活動等。待情況漸差,最後才入住醫院紓緩治療科病房。
各個聯網的資源和文化不同,有些醫院接受病人自行致電要求服務,有些則要由公立醫院醫生轉介。家居服務一般兩周一次或一周一次,視乎醫院資源和病人需要,可以一周數次,甚至每日上門。
家居紓緩治療護士像病人的個案經理提供「全人護理」,包括替病人做基本身體檢查,跟進過往病歷,全面評估病人的身體功能、心理、靈性、精神、行為、社交等,會看病人和家人會否有自殺危機,對病情如何理解。
「即管打去你那區的紓緩科,姑娘就會教你點做。」葛量洪醫院紓緩醫學部前外展護士冼艷清說,醫院職員接到電話,會初步評估是否合資格:例如病人有症狀、不開心,甚至是家人不安心。
「家人照顧得太辛苦,快過勞了,我們也會上門幫忙。」冼艷清說病人能否留在家裡,家人是關鍵:「安到家人的心,病人就會少一點進醫院。家人通常都容易焦慮:怕照顧得不好、病人少少氣促會不會死掉?發燒需否入醫院?病人叫痛又送去急症室,連不能排便,也會想去醫院放大便……其實這些只要有護士上門,幫手清大便,塞一粒藥便沒事了;疼痛,姑娘也可以給藥止痛……總之打電話來,我們可以安排時間上來,能讓病人沒事,家人就會多一點信心可以繼續照顧。如果家人太辛苦,也可以讓病人去葛量洪醫院住幾天,讓家人放假透透氣。」
家居紓緩治療護士的職責比社康護士更廣泛,焦點也不一樣。社康護士一天平均要看十五位病人,比較目標為本,上門替病人洗傷口、打針等。家居紓緩治療護士一天大約看四至五位病人,比較像病人的個案經理,提供「全人護理」,包括替病人做基本身體檢查,跟進過往病歷,全面評估病人的身體功能、心理、靈性、精神、行為、社交等,會看病人和家人會否有自殺危機,對病情如何理解。
紓緩治療科護士還會與病人家人一同討論「預設照顧計劃」:解釋疾病接著的發展,讓病人表達心願、喜好、信念及價值觀、促進家人參與討論和決策、提供資訊及心理支持、聯絡紓緩服務醫生給予醫療上的協助、有需要時簽署「預設醫療指示」,並且定期檢討預設照顧計劃。
已出院的病人而需要接受持續紓緩治療
病人和家屬需要接受輕度至中度的心靈輔導或協助
家人在家中照顧病人需要協助、支援和統籌
按照病人或家人意願,協助病人留在家中直至離世
病人因體弱而不能到門診就診
哀傷輔導
病人的症狀治理需要比門診紓緩治療更深切的監測,而必須由家居紓緩治療組提供
詳情:醫管局紓緩治療服務
慈善組織善寧會開設的善寧之家,除了在沙田有住院服務,亦積極開展全港家居服務,讓病人盡量留在家裡,最後可以視乎情況,在家離世或者送入院舍,由善寧之家的醫生簽發死亡證,再使用其殮房直接出殯。
服務對象:
專門為選擇在家寧養的晚期或生命受限的病者而設。具經驗的寧養及紓緩專科護士將成為病人的個案經理,負責為病人和家居紓緩照護服務團隊溝通,定期進行家居探訪,支援病人身心靈與社交需要。
服務包括:
- 專屬個案
- 痛楚及徵狀監控
- 心靈與社交的支援
- 護理程序
- 藥物管理
- 照顧者的支援與教育
- 家庭支援
- 安排醫生及相關醫療支援
- 協調相關社區資源
- 善別輔導
病人留在家中可以分開三個階段:在家接受照顧、在家裡離世、在家出殯,每個階段會涉及不同的費用。公私營機構,或者非牟利團體的收費及服務範圍各有不同,病人或照顧者可按個別情況選擇。
了解不同個案的安排可參考:最後一程我想回家:費用有平有貴
於2016年開展為期十年的「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協助改善社區晚期護理服務的質素。四個合作夥伴包括基督教靈實協會、香港復康會、聖雅各福群會及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於不同地區提供綜合社區安寧照顧服務予居家晚期病患者。
服務對象:60歲或以上,晚期癌症或其他慢性器官衰竭的患者,平均壽命一般於6個月內的晚期長期病患者
主要服務:
- 提供家居照顧
- 專科門診和接載服務
- 協助促成預設醫療照顧計劃
- 教授照顧技巧,支援照顧者的情緒和靈性
- 心靈關顧及哀傷輔導
電話:2703 3000(9am-5pm)
詳情:綜合社區安寧照顧服務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