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服務認知障礙症患者多年的社工單淑勤指出,認知障礙症的病人記性不好,控制情緒能力也較弱,不懂得或會用不適當的方法表達自己。

如果決定告知認知障礙症患者摰親的死訊,照顧者要有心理準備:講完、哭完,不久後又忘記了,又再問逝者在哪兒,然後又再哭。

單淑勤強調:「他不會永遠都忘記,重覆多幾次,他慢慢也會有印象。」所以照顧者要有耐性。

告訴認知障礙症病人死訊的時候,單淑勤提醒照顧者有三點要注意:

告訴認知障礙症病人死訊的時候,有三個注意事項;當時的環境安全、傳訊人身分和死者情況

1

安排病人在有安全感、寧靜的地方。

2

 由跟病人比較「夾得到」的家人說出來。

3

老人家重視好死,如果合適,簡單形容逝者臨終時的情況。

CASE 一 陳婆婆:情緒大起大落

認知障礙症患者面對親人離世,可能會情緒大起大落,經過疏導後才慢慢接受

陳婆婆有認知障礙症,丈夫入醫院後,婆婆不時會問起,子女沒有隱瞞,還帶她去醫院見最後一面。但過了一、兩日,婆婆又再問,「突然」知道丈夫離世後,她反應很大:憤怒、哭鬧,埋怨。

家人忙著辦後事,將婆婆送到日間中心。單淑勤每天跟她傾談,會「不經意」提起丈夫離世,起初婆婆仍然錯愕、傷心,後來情緒漸漸穩定,還說想去靈堂。

葬禮當日,婆婆先回中心,由家人和單淑勤陪同去靈堂,可是婆婆在車上知道自己正前往靈堂,突然又大哭大鬧!「都說了不要讓她來,都是你迫她來。」親人一邊哭、一邊埋怨單淑勤。從西環去北角,短短15分鐘的車程,大家都非常難受。

陳婆婆在靈堂依然激動,看見靜靜躺著的丈夫,大叫:「為甚麼睡在這裡?快起來!我要去街。」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婆婆情緒得到疏導,慢慢接受丈夫的離世,家人也都釋懷。

是否告訴長者至親死訊,一家人要對此達成共識

家庭達共識

「是否告訴長者,是要一家人一起傾,大家要有共識。」單淑勤強調家庭支援,在此刻尤其重要。「我覺得最惡劣是,可能某一兩個家人覺得一定要講,但他又不是主要照顧者。而照顧者可能又不懂得處理。」

單淑勤建議,喪親後一家人要開會,談談以下事項:

1

是否向認知障礙症患者告知死訊?

  • 如何告訴他?
  • 由誰來說?
  • 誰有能力應付長者或會出現的情緒反應?

2

處理親友後事其間,長者的照顧如何?

  • 家人之間的分工如何?

3

認知障礙症患者會否出席喪禮?

  • 由誰陪伴?
  • 如果中途要離場的安排是怎樣?

最後,單淑勤提醒照顧者,如果患者平時有到長者中心或日間暫託中心,可以在喪親期安排多去幾天,避免長者在家中看見家人忙東忙西,但又不理解。照顧者亦可以告知中心社工長者有親人離世,讓社工多注意。

容不下傷心?

 

CASE 一 瞞不住阿爸

照顧者向認知障礙的爸爸隱瞞媽媽的病情和離世,令爸爸沒有做好伴侶離世的準備,使得病情惡化

老人科醫生莊麗曾遇過這一家人:阿爸患初中期認知障礙症、媽媽患癌症。家人一直隱瞞媽媽的病情。由治療到離世,甚至到喪禮結束後,阿爸仍不知道妻子已撒手人寰,其間一直問家人:「阿媽去咗邊?」

過了一陣子,家人發現阿爸不時伸手向前,在空氣中「摸牌」— 他以為自己正在打麻雀!明顯地,阿爸的精神狀態變得很差,出現幻覺。

家人見莊麗時說出阿爸情況,莊麗感嘆:「你們瞞不了他的!」家人於是決定向阿爸坦白。不料卻令他病情惡化,每天不斷問妻子在哪裡,家人將死訊重覆告知。阿爸問完又大哭……

莊麗認為,家人瞞了這麼久,丈夫根本沒有時間做好伴侶離世的準備。她建議家人在家中做些簡單儀式,讓他致意,或帶他到妻子的骨灰龕看看也好。

最終,阿爸用了大半年才平復下來。

患者未必如一般人想像般軟弱,向認知障礙病人轉告死訊,照顧者和患者可以一同面對悲傷

有時照顧者寧願隱瞞死訊。單淑勤作為社工,傾向告知長者:「每個人也有權知道家人走了,有權去哀悼。」

照顧者選擇隱瞞,單淑勤認為有兩個原因:一、逝者同時是病人及照顧者的摯親,所以照顧者自己也處於哀傷期;二、照顧者要處理身後事,壓力倍增。

所以照顧者要從哀傷中抽離,才向患者轉告死訊嗎?「未必,面對喪親,你如何可以冷靜地抽身出來?」「大家也是人,大家也在家中面對同一個人的離世。」「一起哭,我覺得沒有問題。」

「我估計,大家不想告訴老人家,也是不想他太激動太傷心。」但是她認為,激動和傷心總會過去,而患者未必如一般人想像般軟弱。

CASE 一 照顧者Bianca的媽媽:反過來安慰人

不向認知障礙患者隱瞞死訊,可以讓患者習慣以更坦然的態度面對死亡相關事情

「願意講死,真的好重要。」照顧者Bianca的爸爸離世時,媽媽患上了初期認知障礙症,不時會問爸爸去了哪裡,Bianca就說:「爸爸去了一個地方……有一天你也會去那個地方,我也會去。」

當媽媽的認知障礙症到了中期,家人安排她住進院舍。媽媽在院舍交了幾個朋友,其中一位伯伯後來走了,院舍職員不敢告訴院友。「他們不敢講死。」職員不說,Bianca就自己講,媽媽聽後淡然說:「叫他女兒不要哭吧。」媽媽還可以安慰其他人,Bianca覺得全因大家一直願意面對、敢於講死。

惡化成抑鬱

 

CASE 一 忘記阿媽過身

認知障礙症患者被提醒多次親人死訊,仍然經常忘記親人已離世

婆婆患有中後期認知障礙症,經常忘記媽媽已在多年前過世,以為她才剛離世,自此再沒有人疼愛自己,感到很傷心,偶爾會落淚。

照顧者不斷提醒婆婆親人已離世多年,還有多名子孫在身邊照顧,但作用不大。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的職業治療師相信背後原因包括: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認知下降,分不清現在和以往,容易導致情緒不穩。照顧者應多加聆聽,協助抒發情緒

1

認知下降,導向混亂,將以往和現在的事情混在一起,回憶起以往的事情導致情緒不穩。

2

發現自己的記性下降、擔心自己的病情、擔心會成為照顧者的負擔等。

3

因病情令自己感到喪失以往的能力和角色,生活缺乏意義,覺得自己沒有用。

4

社交圈子變窄、和照顧者相處模式改變、朋友不接納。

照顧者不要先否定和糾正,而是對婆婆的心情表示明白,慢慢紓緩她的情緒,並嘗試轉換話題,分散注意力。

可以嘗試問婆婆:「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你與媽媽最開心的回憶是什麼?」職業治療師說,親人離世,傷心是正常的,只是患者以為陳年舊事是剛剛發生。照顧者應多加聆聽,確認患者的情緒感受,協助抒發情緒,才能安慰患者。

同時建議照顧者把家庭照放在家中當眼位置,提醒婆婆兒孫滿堂,家中有不少人關心她。

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