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提及院舍綁長者,不少照顧者感到憤慨。長者穿上約束衣仿佛受刑一般。耆智園為推廣減約束計劃,三成人可減少約束物,部分更達致零約束。

【減綁系列1】院舍不綁 由上而下

耆智園推廣
三成減少約束
「著晒安全衣、手環、綁腳,仲戴個頭盔驚佢撼親個頭,好恐怖,好似行刑咁。」賽馬會耆智園副總經理崔志文見過的一名被綁長者。
提及院舍綁長者,不少照顧者感到憤慨,質疑綁了就安全?可以不綁嗎?耆智園為推廣「減約束」計劃,2018年起先後在四間院舍實行,結果逾200名長者當中,三成人可減少約束物,部分更達致「零約束」,顯示「減綁」並非空中樓閣。
參與機構之一、文化村長者服務總監阮家慧憶述,當初同事們得悉計劃時,都懷疑「得唔得㗎?」最終文化村做到減綁比率達五成🌟。回顧計劃的推行,崔志文指院舍管理層早有減約束之意,卻擔心「逼同事做嘢」。通過耆智園這個外來專業團隊介入、居中協調,終於成事。
「減綁」不是一蹴而成,也不能妄顧長者安全。耆智園團隊透過兩年多的努力,由上而下,先接觸管理層,再向前線簡介,逐步拆解「約束」的迷思。
 
介入過程:
1. 實地考察院舍日常運作,特別留意認知障礙症長者的約束情況
2. 推動院舍成立由管理層、社工、護士、治療師和個案管理員組成的專責團隊
3. 為院舍上下提供8個項目的「減約束」訓練課程,包括替代方案、下肢肌肉訓練、防跌科技👣
4. 挑選合適的長者對象,包括有家人支持,較大機會盡快減綁(例如只用防滑T帶,行為問題只需改變環境,又或者使用多種約束者,希望盡快減少約束)逐一評估解綁風險並作出預防措施
5. 督促專責團隊每兩個月召開一次個案會議,監察減綁進度
推行過程中,前線員工最常問:「跌倒邊個負責?家屬會唔會告我?管理層會唔會唔理我?」
崔志文說,參與機構都明白這些問題存在,在法律上與員工一齊面對。耆智園的角色像一道橋樑,實務上的困難例如防跌,除了提供意見💬,更重要是引導前線思考找出答案:「唔想在道德高位話大家做得唔啱,會反問:你覺得邊個位可以幫到件事?」
討論期間,管理層可以聽到員工意見,有些比較大膽敢言,有時甚至要管理層迴避,耆智園聽完再反映,等管理層回應。
減約束計劃最大起動力是由專業的第三方介入,免除上層壓下層的感覺,執行過程由管理層與前線共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