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鬼馬的Sunday系列、惹出鬧鬼疑雲的九廣鐵路「火車遊戲」、人情味之作眼鏡88「看出一點真」……這些廣告在今天仍被視為經典,背後有份創作的,是陳大仁。
他一直不怕冒險,三十出頭做到天高廣告公司的Executive Art Director,高薪厚職,卻與幾名拍檔離開4As,自組陳曾黃朱梅廣告公司:「我那時想,大公司人工咁高,又有車位,出門飛business class,如果過了四十歲都不搞,我一世都不會搞了。」
五年後公司上軌道了,他便學起大提琴來。
越難越愛
「人家都問我:你咁老先來學?」陳大仁笑嘻嘻不以為意。此前他愛打機、儲相機、砌高達、玩Hi-fi,聽音樂主要聽音質。年過四十時,有日無意中聽到電影《Talk to Her》原聲大碟,一段演奏低迴曼妙,一問才知那是大提琴,好喜歡好想學,但工作忙,拖了一年多。「一朝起床,我覺得唔得,我今日就要去學,狂打電話去琴行問。真讓我問到尖沙嘴一間琴行當日下午有堂,我就去了,一拉拉了十年。」
現在他盡量日日練,十分鐘、半個鐘都好。「學音樂很開心!我到現在都想不到,有甚麼比樂器更難學。學揸飛機不難,讀文學、讀醫,幾年都讀完。樂器無十年是掌握不到的。但難學得來,又日日見到progress。從前聽歌只覺得好聽,當你真的拉落去,才懂得原來作曲家在想甚麼。古典樂的作曲家可能一輩子只作百幾首歌,那音樂的層次和結構好複雜,讓你每次聽都有新發現。」他最愛拉巴哈的大提琴組曲。「每個音差不多、但又有不同,令你個腦要好專注,同時又好relax,甚麼都不想,就像meditation一樣。」
跑過才知
快到五十歲前,他又迷上跑步。最初是被朋友捉去玩毅行者:「我對一百公里沒概念,他們說行山,我就話好啦。我的行山是行半個鐘,原來他們的行山是行七個鐘!」之後才發覺自己韌力不錯,由十公里開始試馬拉松,五十歲在香港和日本跑了兩次「全馬」。後來又跟朋友練短跑,玩四百米跨欄和擲鐵餅:「是另一種體驗。短跑要練肌肉,但不是舉重那樣練,是dynamic的,跳起來拉筋,動作都是彈吓彈吓咁,二十米,又行返來,再做第二組,不知不覺就三個鐘。練時不像長跑辛苦,返到家裡才知攰!肌肉強壯了,頸痛、腰骨痛都無晒,好像後生咗十年,好好玩。」
他總用「玩」來形容,但本來最討厭跑步,「我是想知道別人點解咁enjoy。你不逼自己去跑,怎會明白人家的世界?」現在他有點明白了:「周末我會練long slow (長距離慢跑),三十二公里,跑四個鐘,當中三小時五十九分鐘都是好辛苦的,但中間可能會有兩、三次,每次三十秒咁,好high。」那是腦部在長時間運動下分泌安多酚,可止痛及產生高度愉悅感,很多長跑者也體驗過。「行山行得好辛苦時都會,突然你的知覺會變得像動物般靈敏,那邊有隻雀、風向、樹的樣子,全都好清晰,好似人山合一。你行七個鐘可能只得一分鐘有這高潮位,有時甚至無,就是越得不到越想追。」
發夢成書
陳大仁覺得自己每十年都有一次創意突破,「入五」之後,新嘗試是寫一本分析夢的理論書。雖然他一副坐不定的頑童樣,其實很喜歡看書,尤其科學和心理學著作。「我細個想做醫生的,讀書唔叻考不到,才去理工讀設計。」畢業後再讀碩士,教授要他看佛洛伊德,他好喜歡《夢的解析》,「百幾年來沒人突破到他的思想。讀完碩士我都有繼續諗,但只是零碎idea,未想通。」
契機是兩三年前,太太去做動物義工,有些狗救回來找不到人領養,就養在家。高峰期一屋七隻狗,細狗常吠,「睡一陣就被吵醒,一晚醒十次,每次都有個夢。夢發得多,我留意到夢的形成好像有條formula。」這狀況持續一年,有次醒來忽然領悟,拿起床邊的iPhone就寫下整套理論框架。
「我用另一個角度去解釋夢,unlock了創意是甚麼。兩年前開始寫,最難的一半已經寫好,就是闡述理論。另一半是理論的應用,可以用來解釋廣告、藝術、文學,解釋創意怎樣產生。可能會對AI(人工智能)有用㖭,如果創意有套方程式,那就AI都可以創作了!」這麼厲害,那創作人豈不要失業?「AI遲早都做到的,到時我們可能甚麼都不用做,再諗諗其他嘢玩囉!」
穩定先大鑊
陳大仁仍然從事廣告業,不斷希望突破框框嘗試新的廣告銷售模式,建立新平台,他坦言未擔心過失去創作力:「點解一個人到咁上下年紀會『乾塘』?因為他開始追求穩定:最好每個月有幾多錢入、最好甚麼都不要變,去慣那家餐廳就繼續去,吃同樣菜式,穿同款衫。創作就是求新、是unstable的,他卻想維持現狀,不要take risk,那就大鑊了。」
20種退休前要儲的嗜好
日本著名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曾計算過,退休生活的總時數很可能比前半輩子的上班時間還要長。在日本和香港,活過八十歲很普遍。假設六十歲退休後仍有二十年「行得走得」,扣除每天睡覺、飲食、入浴等十二小時,餘下十二小時乘以365天,再乘二十年,便有87,600小時。而以五天工作、每天八小時計,由大學畢業廿二歲至六十歲是三十八年,乘以八小時和250天,等於76,000小時。
想想自己前半輩子在職場做過那麼多事,第二人生卻比這還要多一萬小時,難怪很多人難以適應退休後無所事事。大前研一說,就算退休計劃是環遊世界,其實一年已可完成,餘下時間怎樣過?他主張每個人都應培養二十種分別能在戶外、室內和國外進行的嗜好,有些一個人做、有些與朋友同樂,才足以填滿這八萬多小時。也要訂立有難度的目標,有一同練習的伙伴,有能展現成果的舞台,以令自己保持生活規律、富幹勁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