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署轄下服務單位申訴
例如長者地區中心、長者鄰舍中心、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1. 警方
資料來源:社署《處理虐待長者個案程序指引》(2021年修訂)
2. 社工
法律申訴以外,另一個主要處理虐老問題的途徑,是找社工幫手。
根據2021年修訂的《處理虐待長者個案程序指引》,如社工發現長者有抑鬱症狀或嚴重情緒困擾,應轉介至老人精神科或臨床心理服務。此外,社工須尊重長者的意願,除非涉及嚴重人身安全威脅,否則不會報警;如長者不願意,不會接觸其親友。
資料來源:社署《處理虐待長者個案程序指引》(2021年修訂)
社署服務
社署轄下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長者地區中心和鄰舍中心均會處理虐老的個案,鄰居可以帶長者向就近的中心求助。社工了解情況後,會提供情緒輔導,並視乎長者意願決定是否「開file」跟進。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長者服務地區督導主任黃銀中指,轄下長者鄰舍中心接觸到懷疑個案後,社工會先了解虐待性質,然後提供相應服務。如果涉及家庭衝突,例如施虐者是長者家人,便會與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非政府機構合作。
她舉例:「可能個仔失業,令到婆婆同新抱關係唔好,家庭服務(中心)會有啲資源,例如緊急經濟援助,已經可以初步處理到。」如果問題嚴重,例如媳婦趕婆婆出門,「可能要幫佢申請個單位,唔好同新抱同住,或者去安老院」。如涉及精神健康問題,便會與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合作處理,「所以會有唔同(合作的服務單位)組合」。
一旦涉及嚴重暴力,社工便會安排長者入院驗傷,並防止施虐者接近。
1 / 1
婆婆經常被暴躁的兒子毆打,但擔心兒子被捕,故一直沒向人透露。直至有一天,長者中心社工發現婆婆的額頭有傷,於是帶她去醫院驗傷。醫生發現她全身佈滿瘀痕,中心社工遂立即聯絡醫務社工,並通知院方禁止兒子探訪。
婆婆留醫期間,中心社工聯同醫務社工、醫生召開跨專業會議,評估婆婆的情況。他們認為婆婆不能回家,否則可能再被打,於是安排她出院後到安老院暫住,並拒絕向兒子透露地點,以免他去院舍施虐。
至於兒子的情緒問題,便交由家庭服務單位社工跟進。
非政府機構
不少機構也會處理虐老個案,包括提供即時外展服務的芷若園、處理家庭危機的向晴軒,以及專責協助女性受虐者的風雨蘭、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各機構的處理程序不盡相同,一般會先了解長者及施虐者狀況,評估有否即時危機,再提供相應跟進如情緒輔導、安排緊急住宿等。
「長者就算講自己的問題,首先都唔係諗自己,而係件事對家人有咩影響:會唔會令家人被捕?雖然嗰個係施虐者,但都係佢嘅家人。」芷若園是本港少有專門處理虐老及家暴的機構,社工隊長吳劍珊指,收到求助後會顧及長者意願,再決定是否向社署呈報,以免長者因擔心「連累」施虐家人而啞忍虐待。她強調:「我哋唔係要界定邊個係施虐者、邊單係虐老,雖然定義係重要,但我哋會睇返長者福祉。」
「長者就算講自己的問題,首先都唔係諗自己,而係件事對家人有咩影響:會唔會令家人被捕?雖然嗰個係施虐者,但都係佢嘅家人。」芷若園是本港少有專門處理虐老及家暴的機構,社工隊長吳劍珊指,收到求助後會顧及長者意願,再決定是否向社署呈報,以免長者因擔心「連累」施虐家人而啞忍虐待。她強調:「我哋唔係要界定邊個係施虐者、邊單係虐老,雖然定義係重要,但我哋會睇返長者福祉。」
芷若園地址保密,為受虐長者提供臨時住宿服務,一般最多住兩星期,「有個安全環境安頓咗先,停低諗吓點樣處理」吳劍珊說,在一些子女施虐的個案中,施虐者可能本身有情緒或精神問題,「當父母離開咗,佢哋有空間諗下問題應該點處理,係咪應該睇醫生,處理好就可以同老人家好好相處。」
若勉強同住無幸福,社工會建議長者遷出:「我哋會轉介去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長者中心,佢哋會幫手申請院舍。如果輪候需時,就幫長者申請綜援。」
對於一些家人之間的照顧分歧,社工會先嘗試溝通,以長者的福祉及意願為先。例如有一位中風伯伯被家人要求自行吃飯,「會睇吓講道理解唔解決到,例如醫生都認為伯伯冇可能恢復。」如果家人不講道理,甚至有精神問題,無法照顧長者,社工便會考慮申請監護令。
1 / 1
婆婆與脾氣暴躁的兒子同住,有天他扔爛婆婆的物品,並威脅:「再唔走我就殺死你!」她很害怕,離家後在天橋徘徊。
有街坊發現婆婆頭耷耷,遂上前查問。婆婆表示走投無路,打算跳橋自盡,街坊立即帶她向區議員求助。
芷若園接手後,婆婆表示很擔心兒子會惹官非,社工解釋除非她有即時生命危險,否則會尊重她的報警意願。輔導過程中,社工與婆婆回憶母子相處的時光,問她是否願意繼續這樣生活下去。
1 / 1
伯伯原本與兒子同住,疫情肆虐期間伯伯不幸感染,被兒子趕出家門。父子因而發生衝突,期間伯伯被打傷,求醫時醫生懷疑他被虐待,於是向社署通報。
鄰舍輔導會轄下長者中心的社工嘗試協調,但兒子不肯讓步,伯伯康復後也不能回家。社工於是為伯伯安排短期住宿,期間伯伯同意入住安老院,社工於是幫他加快輪候舍宿位的時間。
鄰舍輔導會安老服務總監李蔭國指,如受虐長者與施虐者同住,社工評估後認為長者不宜回家,又沒有其他親友可提供居住地方,便會為長者申請緊急短期住宿。
解除即時危機後,社工會為長者訂立長期福利方案,包括照顧、財務及居住事宜。例如為長者申請綜援、長生津等公共福利金。如有長者住宿需要,會建議長者向房屋署申請分戶,或協助申請安老院宿位。
現時社署和不少社福機構都為受虐者提供短期住宿,全部免費,住宿期為兩星期至三個月。
社區有支援
服務內容
非專門處理虐老個案,但當值社工會提供即時輔導、介紹適合的社區資源,包括各區服務單位的地址及聯絡方式。
電話
2343 2255
服務內容
為受虐者及施虐者轉介輔導及社區資源。
電話:2342 0072
另設以下熱線支持有需要人士,服務包括情緒支援、個案跟進、安排入住庇護中心等。
24小時婦女熱線
2522 0434
男士熱線
2295 1386(周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
照顧者施虐?
鄰居除了發現認知障礙症人士被虐待,也很大機會觀察到照顧者會否過勞,壓力太大。
香港大學於2010年發表研究,訪問了122名認知障礙症長者的照顧者,發現分別有62%及18%照顧者,過去一個月內曾對長者施以言語及身體虐待。而照顧壓力愈大、施虐可能性愈高,尤其是同住、缺乏家傭支援的照顧家庭。
「施虐者都知道唔應該咁做,佢都唔想咁做。當支援唔夠,自己都頂唔順,就會有虐老風險。」芷若園社工隊長吳劍珊認為,不少照顧者因不了解社區支援服務,獨自面對壓力,沒有喘息空間。例如曾經有位女士來電求助,指患認知障礙症的媽媽記性不好,天天不停致電問東問西。若果她因工作忙碌而沒聽電話,媽媽就會埋怨:「你又唔理我啦!」雖然她很疼錫媽媽,但認為自己的付出不被體諒,覺得「頂得好辛苦,就嚟頂唔順」。
吳劍珊指,很多照顧者並非有心傷害長者,但「年年月月咁照顧,睇唔到出路」,一旦壓力爆煲便可能「頂唔順」。
STORY:照顧要喘息
一名七旬婆婆長年在家中獨力照顧患晚期認知障礙症的丈夫。由於沒有扶抱工具,瘦小的婆婆要扶抱高大的丈夫,感到非常吃力。有時扶丈夫離床,她會要求丈夫一起「出力」,他卻沒有反應。婆婆覺得很委屈,認為丈夫故意不配合:「明明可以自己企起身,點解唔做呢?」她向芷若園社工坦言:「有時頂唔順,我都會拍吓佢。」
在社工建議下,婆婆開始帶丈夫去日間護理中心,讓自己有喘息空間,閒時去長者中心參加活動,夫妻關係亦得以改善。
給照顧者的社區資源
鄰居若觀察到照顧者不妥,可以介紹一些社區支援照顧者的資源和服務。
賽馬會友「伴」同盟「護老者支援計劃」
為有需要的護老者提供臨時或緊急服務,包括上門看顧、中心暫託、陪診等。
聯絡就近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長者地區中心及鄰舍中心,為長者申請家居照顧服務。
截至2022年9月,社署透過385間津助及私營安老院,提供1,720個長者住宿暫託名額。但當中1,388個是偶然空置宿位,會優先編配予中央輪候冊內等候長期宿位的長者。
*更詳細的照顧者資源報導,可參閱《照顧者資源》
院舍有否妥善照顧長者?
香港院舍大多位於鬧市,街坊很容易可以從窗口,或者附近的公園等,發現院友有沒有被妥善照顧。
2015年傳媒揭發大埔劍橋護老院有職員安排缺乏自理能力的長者在露天平台「剝光豬」,全裸或半裸超過一小時等沖涼,就是靠附近大廈的住戶目睹事件,讓傳媒跟進。
1
向院舍申訴
院舍須立即更換涉事員工,並安排社工跟進。
2
向社署轄下服務單位申訴
例如長者地區中心、長者鄰舍中心、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3
向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診所申訴
設有老人科的醫院都有一位聯絡醫生,負責檢查及診治受虐長者。如有需要,醫生會安排長者入院,並轉介老人精神科或臨床心理服務。如不用住院,醫生會轉介長者至醫務社工或讓其他專科作進一步評估。醫務社工會按照長者意願,轉介社署服務單位。
4
向衞生署轄下診所申訴
醫生作初步輔導及診治後,會將長者轉介至醫管局急症室、老人科、老人精神科或其他專科服務。醫生亦可按長者意願,轉介社署跟進。
5
報警
警方會按長者意願轉介去社署跟進,如涉及刑事,會考慮起訴施虐者。
長者受虐詳細報導,可參閱《面對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