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何謂「虐老」?

根據社署指引,虐老等於傷害長者褔祉或安全的行為,或不作出某些行為,令長者的褔祉或安全受損。

虐待不止是肢體暴力,還有精神虐待、性虐待、疏忽照顧、遺棄、侵吞財產,共六種。社署數據顯示,2021年已曝光的四百多宗虐老個案中,大部份涉及身體虐待,其次是精神虐待及侵吞財產。

對自理能力低的長者而言,無人理會、任由他們自生自滅,都是一種虐待,鄰居可以旁敲側擊,引導長者傾吐,讓社區服務適時介入。

疏忽、遺棄也是虐待。對自理能力低的長者而言,無人理會、任由他們自生自滅,都是一種虐待。台灣法例列明,子女及父母之間有雙向照顧責任,不履行便屬違法。但在香港,法例只禁止遺棄及疏忽照顧兒童,不保障面對同一處境的長者。

STORY:被女兒冷待

1 / 1

長者鄰居被女兒冷待,鄰居可以旁敲側擊,引導長者傾吐,讓社區服務適時介入。

80歲婆婆退休後與女兒同住,每月領取的政府津貼被女兒扣起,只向她發還$100生活費。起初婆婆想息事寧人,即使經濟拮据也不作聲。

當婆婆鼓起勇氣取回津貼時,女兒非常生氣,規定她只可將個人物品放在自己的床上。即使婆婆生病,女兒也不聞不問。面對女兒的長期冷漠對待,婆婆感到心酸難堪。

識別受虐長者

下面是一些真實虐老個案,能否分辨屬哪種虐待類型?

個案
1. 體弱多病的婆婆被兒子帶到街上,強逼她向途人行乞,三餐不繼。 疏忽照顧、精神虐待
2. 婆婆的兒子長期咒罵及恐嚇她,更佯裝要與她一同跳樓。婆婆精神恍惚,多晚沒睡好,結果在商場暈倒。 精神虐待
3. 婆婆的女兒常常大發脾氣,有時更會用柺杖或雜物打她。 身體虐待
4. 婆婆被女兒和女婿趕出家門,在公園露宿。 遺棄長者

所有長者均有可能受到虐待,與經濟及教育背景沒有必然關係。支援受虐者的東華三院芷若園,拆解一些常見謬誤:

 
看到長者鄰居似乎被虐待,沒被家人照顧好,鄰居可以旁敲側擊,引導長者傾吐,讓社區服務適時介入。

1. 無心之失的傷害行為,不算虐老?

事實:即使不是故意,有關行為也可能構成虐老,例如兒子忘記照料母親的起居飲食。

2. 若長者不覺得被虐待,便不能算作虐老?

事實:無論長者是否覺得被虐待,有關行為本身已足以構成虐老。

3. 長者身上有明顯傷痕才算受虐?

事實:虐老的形式有多種,只要令長者的福祉及安全受損,已是虐老。

4. 自理能力低或體弱的長者才會受虐?

事實:不一定,精靈健康的長者也會受虐,反而可能因其形象陽光正面,受虐時更難開口求助,尤其當施虐者是家人。

幾時要幫手?

芷若園社工隊長吳劍珊指,大部份虐老個案都不是長者自行求助,而是由警方、醫護人員或街坊鄰舍轉介。她強調:「真係要大家幫手。」雖然長者是成年人,但未必懂得求助,「唔好嫌長氣,多關心一句,長者未必願意主動講,但當有人關心,佢哋就會肯講。」

因體弱、認知受損或經濟不獨立以致需要依賴他人照顧的長者,較易受虐。教育水平高且經濟充裕的長者也會因體弱而受到身體、精神或經濟虐待。

綜合社署及芷若園建議,當發現以下情況時,需要加倍留意:

  • 身上有無法解釋的傷痕
  • 體重暴跌、營養不良,飲食無規律或缺乏食慾
  • 長期單獨逗留在外,外表骯髒
  • 衣著不合宜,如穿著過多、過少衣物
  • 經常生病,沒有合適的醫療照顧
  • 情緒易波動或失控,有抑鬱、自殘傾向
  • 害怕與人接觸,尤其面對施虐者時表現驚慌
  • 不願透露受傷原因,甚至不願求醫
  • 經常獨自遊蕩
  • 依賴他人處理財務,或無故把銀行戶口、樓宇屋契等轉名
看到長者鄰居似乎被虐待,沒被家人照顧好,鄰居可以旁敲側擊,引導長者傾吐,讓社區服務適時介入。

五個特徵 容易疏忽照顧

2012年,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發表研究結果,指疏忽照顧長者的個案有以下特點:

  1. 長者獨居,主要靠政府援助金生活。
  2. 長者有健康問題,雖不一定是風險因素,但可能成為與家人關係破裂的導火線。
  3. 施虐者在缺乏關懷及良好教育的家庭中成長。
  4. 施虐者多是已婚男性,是家庭經濟支柱。
  5. 中港結合的「跨境婚姻」中,當內地來港妻子有經濟能力及社交支援,而丈夫失去經濟能力及健康衰退,經濟問題便成為導火線。

幫手前注意

鄰舍輔導會安老服務總監李蔭國呼籲,鄰居平時多關心隔壁長者,建立關係,有助及早發現虐老端倪。如見長者有異樣,可主動攀談了解情況,但需要注意:

不少施虐者都是長者家人,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時老人家係一個版本,當仔女講,可能又係另一個版本。」過早下判斷批評施虐者,可能會適得其反,令長者不願傾吐。

看到長者鄰居似乎被虐待,沒被家人照顧好,但當事人未必願意求助。鄰居可以旁敲側擊,引導長者傾吐,讓社區服務適時介入。

長者不願求助

社署數據顯示,在2021年已曝光的四百多宗虐老個案中,被虐長者多數是女性;超過六成施虐者是配偶,其次近兩成是子女。

由於施虐者多數是家人,故長者可能不願訴說及求助。除非長者有即時人身安全威脅,或屬於沒有精神行為能力的人士,否則鄰居應尊重其作為成年人的選擇,切勿強逼長者求助。

由於施虐者多數是家人,故長者可能不願訴說及求助。除非長者有即時人身安全威脅,或屬於沒有精神行為能力的人士,否則鄰居應尊重其作為成年人的選擇,切勿強逼長者求助。

受虐長者常見疑慮

受虐長者常見疑慮

1. 害怕家醜外傳、施虐家人被捕

勸說技巧:除非長者有嚴重的即時人身安全危機,否則社工會保密,不會向社署呈報或報警。

2. 認為被家人虐待是小事,外人未必明白,希望大事化小

勸說技巧:如長期啞忍,施虐者只會變本加厲,因此應盡快求助以免事件惡化,釀成悲劇。

3. 生活及經濟上都需要依賴施虐者

勸說技巧:社工會用不同方法介入,不一定要長者離開原有居所。

4. 認為自己不久人世,寧願忍讓包容

勸說技巧:每個人都有權活得有尊嚴,不在於壽命長短。

如果勸解無效,李蔭國建議鄰居可以:

1

打好關係

平日多觀察事態發展,多向長者噓寒問暖。

2

鼓勵長者參與社區活動

例如長者中心或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活動,並悄悄向中心社工說明長者的情況,讓社工多加留意,有需要時介入。

3

找社工商量對策,按需要上門探訪

鄰居可自行去長者中心、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求助,由社工給予專業意見跟進。

有需要時外展社工會上門探訪:「會搵啲理由,中秋就中秋探訪、聖誕就聖誕探訪,帶啲禮物包上去同老人家聊天。」建立關係及了解狀況後,再適時介入,但不同中心的做法或有差異。

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