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STORY:順手拎埋飯

1 / 1

與鄰居長者預早建立關係,對長者靈活使用溝通技巧,以實際行動拉近大家距離,建立信任,讓大家可以必要時互相照應,鞏固鄰里關係。

何嬸嬸患有情緒病,常對外人表達不快情緒。社工為她配對了一位街坊擔任關愛大使,「但她常說想死,每次都嚇親個大使。」後來社工了解到,說「想死」是一種情緒表達,希望換來別人關懷。

眼見何嬸嬸步行能力變弱,難以上落樓,卻不獲批社區的送飯服務,社工便委託街坊為何嬸嬸順道取飯,以實際行動拉近大家距離,建立信任。

STORY:劏房戶更需協助

1 / 1

與鄰居長者預早建立關係,尤其是劏房戶更需協助,對長者靈活使用溝通技巧,必要時可互相照應,鞏固鄰里關係。

住在唐五樓劏房的林伯,曾經因中風住院,離院後體能衰退,不再「精靈」。幸好他與隔壁劏房鄰居曾一起參加樓宇內的大掃除活動,彼此相識,算是有個照應。社工著鄰居閒時幫忙關顧林伯:「劏房外通常有道大閘,不是人人能進,所以住在劏房的長者,更需要隔籬鄰舍的幫助。」

鄰居會幫林伯購買生活用品,留意他有否如常出入;曾因為未能致電林伯,就敲門問候,看看是否需要支援。

四個步驟 關懷鄰居長者

與長者建立關係,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鄰居要保持耐心,留意長者身心特點,再靈活使用不同溝通技巧,一步步維繫及鞏固彼此關係。

香港老年學會高級經理黃旭熙建議,可循這四個步驟,逐步與長者建立連結:

與鄰居長者預早建立關係,對長者靈活使用溝通技巧,與他們結識及熟絡,必要時可互相照應,鞏固鄰里關係。

1. 結識及熟絡

辨識自己同層有哪幾戶長者,碰面時簡單問候,介紹自己。獨居長者特別需要關懷,「買多個生果送畀佢,或過時過節送吓嘢,令佢知道有人關心佢。」

建立基本關係後,可考慮交換電話,「當發現佢好耐冇出門、冇動靜,已經值得發短訊或致電問候,或直接按門鐘拜訪,無事咪當打個招呼,關心幾句。也可向座頭講返情況,讓保安上門探訪。」關係再熟絡的話,可邀請長者上門作客,這也讓長者擴闊社交圈子。

2. 平日觀察

如看見長者走路不穩、精神恍惚,可上前問候。這可能與三高、糖尿病、認知障礙症等長者常見疾病有關,鄰居不妨多了解這些疾病有可能導致的狀況。

3. 善用溝通技巧

宜:

多肯定及讚賞長者,把話題聚焦在長者能處理的事項。黃旭熙舉例:「好多時老人家特別謙虛,話自己老喇,冇鬼用。我們可以提醒他『唔係呀,你可以落街買餸照顧自己,你最叻煮乜?』集中討論能引發他們肯定自己的話題。」

不少長者喜歡講年輕時的「威水史」,黃旭熙解釋:「長者能整合過往經歷,統合一生成就,對他們而言很重要。但如果鬱鬱寡歡,唔知將擁有嘅經歷帶去邊,將心事講畀邊個聽,佢會憂慮,加上退化或患病,情緒就更低落。」鄰居宜耐心傾聽,給長者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

忌:

先入為主,詢問或評論太多家庭關係。例如問「新年有冇仔女嚟拜年?」或會刺中他們的痛處,可以問「新年怎過節?」「不如聽日過嚟同你拜吓年?」這樣間接也可得知長者的家庭關係狀況。

有些長者說話語調負面,黃旭熙舉例:「可能佢講『你話𠵱家啲後生係咪好唔生性?』你答佢係,有機會引發其不快情緒。咁可以答,『唔緊要,你有冇諗住聽日去邊?煮咩餸?』試試轉移話題到他能處理的事情上。」

與鄰居長者預早建立關係,對長者靈活使用溝通技巧,鼓勵參與有意義活動,必要時可互相照應,鞏固鄰里關係。

4. 鼓勵參與有意義活動

多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到就近中心參與活動、做義工,豐富日常生活。黃旭熙提醒,長者未必立即樂意應邀,鄰居不需太快向長者施壓,先認識、熟絡反而更重要,「唔好諗住自己係agent,要帶佢去邊、見邊個姑娘。長者抗拒代表他背後感到不安,可能怕乜都唔識畀人笑。有時陪伴對長者更重要。」

與長者溝通時,語言及非語言同樣重要,除了談話技巧,也要注意眼神、表情、環境等。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整理了以下溝通技巧:

 
與鄰居長者預早建立關係,對長者靈活使用溝通技巧,必要時可互相照應,鞏固鄰里關係。耐心聆聽,設身處地去瞭解對方的想法,同時動動腦筋,分析對方說話背後的意思。

1. 用心聆聽

耐心聆聽,設身處地去瞭解對方的想法,同時動動腦筋,分析對方說話背後的意思。

2. 速度及語調要適中

速度及語調要配合長者的需要,例如跟認知障礙症人士說話時,要慢一些;遇到聽覺不好的長者,大聲講話時要注意語調,但不要使長者誤會你在責罵他。

與鄰居長者預早建立關係,對長者靈活使用溝通技巧,例如利用是非題引導長者回答,提問時可給予選擇,並使用簡單、具體的字眼。必要時可互相照應,鞏固鄰里關係。

3. 適當詢問及回答

利用是非題引導長者回答,提問時可給予選擇,並使用簡單、具體的字眼。例如:「你想唔想落公園行吓?」避免開放式提問,例如:「你想去邊度?」多鼓勵長者主動回答溝通,避免只顧自己講。

4. 靈活轉換話題

當察覺到長者對話題不感興趣時,可利用身邊的事物轉換話題,例如:「你穿的衣服很有特色,是誰買給你的?」

5. 神情及姿態

保持眼神接觸。說話時輔以點頭、適當的手勢、握手、拍拍手背等姿態。但留意觸摸對方時,要顧及對方的性別和雙方的關係,不要過份親暱。

6. 因應長者個別的情況,配合適當的技巧

  • 長者聽覺退化
    說話大聲一點、速度慢一點,可鼓勵長者配戴適當助聽器,或者在長者聽力較好的一邊說話。
  • 長者視覺退化
    可多運用手勢和表情、以圖片或把訊息寫出來給長者看,並介紹周圍的人物及環境。
  • 與長者立場不一樣
    設身處地去瞭解對方的立場和感受,即時引證,減少誤解。留意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及有理據。留意自己及對方的情緒,有需要時加以紓緩。
  • 環境受噪音滋擾
    噪音會影響長者集中精神,宜減低環境干擾及噪音,提供舒適的環境。
  • 留意環境是否提供足夠私隱
    討論私人話題時,注意環境能否保障長者私隱,給對方安全感繼續溝通。

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