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安姑娘即使確診需居家隔離,仍心繫老友父親狀況,希望讓他們能好好渡過最後一程。

【護士分享】最後一程(上)

可以選擇 - 在家離世

文:安姑娘

老朋友已經移民,發現父親癌病發展至晚期,於是回港兩周,期間陪父親覆診腫瘤科。第一次登門拜訪世伯,內心忐忑,直覺世伯只剩一兩周的時間——我心想:「那只是自己直覺,要小心說話,好好同行。」

來來回回傳發一些覆診照顧資訊,差不多一周後,因為我中了COVID,沒法出門,唯有傳手機訊息:「你爸爸加了嗎啡後大便去到嗎?有冇頭暈作嘔的不適?」

當時疫情有點緊張,世伯每況愈下,要送院嗎?

徵狀大致受控,神智清醒,表達清晰,可是入院後不能貼身照顧,又不能安排探訪⋯⋯可是不入醫院亦不容易:留在家,很有機會在家離世。

上次探訪,我沒法告訴自己的預感,這時再安排在家離世的相關配套服務支援⋯⋯難!

「你好快要走,畀我你媽咪手提電話、以及屋企電話號碼吧。」

「我媽咪名字:黃XX,1234567」

之後朋友卻沒有再回覆。時間過得好慢,卻又擔心過得太快,事情未準備好。

「隔離令下不能外出,通電話?」我再傳訊息。

一小時過去。

「不妨了解老友宅醫毋忘愛這一類在家善終服務。他們一條龍服務可以做到Home death。現在不是說你們要這樣選擇,不過在那一刻之前,世伯有需要,他不用出門,在急症室等幾個鐘,有醫護上門的支援。到有公院的外展服務接得上再取替。至於是否 Home death,大家可以一步步傾。法例上,有註冊西醫在病人死前 14天看過,就可以簽發相關文件。問題只是該西醫肯唔肯簽,所需的文件、配套,對家屬的支援是否具備。」

手機顯示只讀不回。

「方便時 call 我。」

又過了一小時。

「不急,你們一家人食完晚飯先。」

我自己也病了:「我都暈吓暈吓,早餐後飲東飲西,原來無食晏。」

「自己成為病人,無胃口真係無動力食嘢,這印證一句話:『一個人食幾多著幾多整定。』可做的都做了便夠,不用畀壓力世伯,他可以黏一口便算一口。」

老友終於回覆:「原來佢因為用了止痛貼,現在沿用私院建議的份量。你早點休息,明天再講。」

過了一晚,朝早、中午到晚上,不斷查看手機有無看漏老友的訊息、漏接來電,晚上忍不住留訊息:「今天情況如何?食飯未?I am free, you can call me

一小時後繼續自言自語:「冲凉先」

又過了一小時:「你們 ok 嗎?」

已經接近晚上 12時:「為你們一家祈禱平安

慢慢躺下,合上雙眼,對自己講:「需要平安的,又何嘗只有他們一家?」

吸氣:「吸入憂悲苦惱。」

呼氣:「呼出祥和平安。」

吸氣:「吸入⋯⋯」

呼氣:「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