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之一,大腸癌在早期以至中期,其實是沒有甚麼徵狀的。但若大便顏色有異或排出幼便,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號!
痾唔出:解構大便

資料來源: 鄺易行《腸道,決定你一生健康》 、辨野義己《便便是萬能的》、 Giulia Enders《腸子的小心思: 一個被人類低估了的超級器官》、 衞生防護中心2014年《非傳染病直擊》

幼便=大腸癌?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之一,很多人以為可以從大便知道有否患癌,但中大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說:「大腸癌在早期以至中期,其實是沒有甚麼徵狀的,排便習慣也不能反映患上腸癌。」

胡志遠解釋,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主要用作參考是否患上腸道的功能性障礙,例如腸易激綜合症之類,「如果每個月有一個星期,即約四分一時間是處於分類法的兩端,便會判斷病人是患上功性能障礙。」但他強調,這些與患癌毫無關係,「只是看到腸道有沒有蠕動得快了或是慢了,或是不規律等等。」

有說排出幼身的便便,可能是腫瘤窒礙。胡志遠認同這可以是腸癌的徵狀,「有些大腸癌會長在左邊的乙狀結腸,通常是一塊的腫瘤,或者是環狀。這些便可能會阻塞排便,好像本身『四線行車』變成『一線行車』,便會排出幼便。但這種情況不常見。」

他說排幼便更可能是因為腸抽筋:「當腸抽筋時腸道收窄,便會排出幼便,通常也會伴隨肚痛。」

人人有宿便! 

一般人腸道內有三至六公斤宿便,肥胖或便秘人士則有七至十一公斤。

換言之,一名體重五十公斤的女士若有便秘,便可能有多達兩成的體重是宿便! 

唔食都會疴

就算沒有進食,人體內仍會有大便,中大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解釋:「人體有大約百分之三的體重是腸內的細菌,即使不吃東西,腸道也會有新陳代謝,細胞壞死、菌群加黏液都會變成大便。」對於腸道蠕動較慢的人,停留在腸道內的大便越多。「有些我們叫『慢蠕動病人』,大便停在體內更久,你叫宿便也可以,叫慢便也可以,但沒有證據證明會因此產生毒素。」

好菌、壞菌、中性菌

腸道裡有上千種不同的細菌,可大致分為好菌、壞菌及中性菌三類,同樣會出現在大便裡。

好菌

常見細菌:乳酸菌、比菲德氏菌

喜歡的食物:蔬菜、膳食纖維、寡糖、發酵食品

作用:促進腸道活性、幫助消化、提高免疫力,製造維他命,抑制有害物質,促使中性菌變成益菌

中性菌

常見細菌:非病原性大腸桿菌、糞鏈球菌、酵母菌

喜歡的食物:/

作用:在正常情況下有益,但一旦壞菌太多,就會同流合污!

壞菌

常見細菌:大腸桿菌、產氧莢膜梭狀芽孢桿菌

喜歡的食物:肉類、脂肪,甜食

作用:過多會使腸道蠕動變差,令大腸中物質腐敗,產生有害及致癌物,並造成強烈臭味

資料來源:李振邦《便便書》、寄藤文平《大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