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肺癌一樣,肝癌死亡率高,是因為發現時多為晚期。早期肝癌沒明顯病徵,加上肝臟在肋骨之下,有腫瘤都不易察覺。
預防肝癌其中一個重要方法是檢測體內有沒有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經血液或體液接觸而傳播,大多數患者沒有任何病徵,因此不知道自己已受感染,但一般都可以完全康復,並在體內產生抗體,得到免疫能力。不過約有6%患者會成為終身帶菌者,目前本港大約有8%人口為乙型肝炎帶菌者。據統計,大約有25%乙型肝炎帶菌者最後會患上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沒有抗原或抗體的人士可考慮接種預防疫苗。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可破壞肝臟的病毒,主要經由血液傳播。部分丙型肝炎帶病毒者會因慢性肝炎而令肝臟出現傷疤,甚至演變為肝癌 。約55%至85%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受感染後,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以致成為長期帶菌者。目前尚未有可有效預防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
乙型及丙型肝炎帶菌者,可按指引每半年接受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即AFP)血清測試及腹部超聲波檢查,監察肝功能。甲胎蛋白是胎兒體內分泌出的一種蛋白,正常成年人體內的甲胎蛋白水平相當低,倘若出現異常,可能是肝臟、卵巢或睪丸出現問題;而腹部超音波則可找出一厘米左右大小的腫瘤,但也有其局限,例如脂肪肝、肝臟表面不平滑、被肋骨遮蔽或腫瘤位置太隱密,都未必能準確發現腫瘤。
40歲以上的乙型肝炎帶菌者體內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呈陽性(即驗出e抗原),又或乙型肝炎病毒載量 (HBV DNA)處於高水平、同時患有肝硬化的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帶菌者、超重、家人患有嚴重肝病、長期酗酒、因糖尿病而患肝病
而由於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均有可能演變成肝癌,對於正常健康人士,一般身體檢查的驗血均會檢查肝酵素,例如:
谷丙轉氨酶 ALT
是由肝細胞生產的酵素,有助分解蛋白質,將食物轉化成能量,是新陳代謝重要一環。數值偏高可能代表有肝炎、肝硬化等肝病,以及胰臟炎等。
膽紅素 Bilirubin
是紅血球老化後因瓦解而釋出的廢物,肝臟處理過後經膽管流出,期間溶於膽汁。膽紅素水平升高,可能出現嚴重肝病、膽囊疾病,或其他膽汁系統問題。非常高的膽紅素會引起黃疸,皮膚和眼白會變黃。
谷草轉氨酶 AST
另一種肝酵素,亦存在於心臟、骨骼及紅血球內。數值偏高可能代表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肝病,或胰臟炎、心臟病或肌肉問題。
鹼性磷酸酶 ALP
由膽管製造的酵素,如果膽管出現問題,肝臟在製造膽汁後,無法暢順的運到膽囊而積存於肝臟及膽管,血液中的ALP便會增加。ALP亦存在於骨骼和胎盤,數值過高代表可能肝、膽、骨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