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ISI 失眠嚴重指數

這是一份針對失眠的問卷,問卷中總共有七條與睡眠質量有關的題目。

失眠照顧者,即進入填寫「失眠嚴重指數ISI」問卷!社區有長者暫托服務,支援照顧者有休息機會。睡眠問題可引致焦慮、抑鬱,影響免疫系統、增加重病風險,必須正視並及早求診。
 

STORY「被照顧者瞓到,照顧者就有得瞓啦!」

林小姐的媽媽94歲,屬晚期認知障礙。有一段日子,林小姐半夜起身兩次,每四小時替媽媽換一次尿片,加上媽媽有咳,要起身給她喝暖水潤喉嚨。

她在照顧媽媽的過程發現,為被照顧者安排日間活動,可改善他們的睡眠質素和健康。他們有規律的作息,照顧者亦可以一覺睡天光。

「媽媽以前七、八點瞓,現在讓她九點上床睇電視,十二點換片、瞓覺。大約早上七點起床,替她轉身,讓她賴一下床,再跟她玩下,教她一點東西,慢慢她的作息變得規律,身體也好了。」

不少照顧者因疼惜長者、把長者放在首位,擔心很多事情。亦有因「唔敢瞓」或「好醒瞓」—— 家中沒有額外人手輪流照顧,變相廿四小時隨時候命,照顧者長期處於「過度覺醒」,因壓力導致身心緊張。

潛在精神健康危機

「通常照顧工作和責任越大,照顧者的失眠問題越嚴重。」

睡眠專家、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陳銀燕的研究發現,約七成照顧者出現失眠情況。每周的睡眠時數比一般人少三小時,而且睡眠質素欠佳,源於一些誘發因素,例如照顧壓力。不少照顧者因疼惜長者、把長者放在首位,擔心很多事情。亦有因「唔敢瞓」或「好醒瞓」—— 家中沒有額外人手輪流照顧,變相廿四小時隨時候命,照顧者長期處於「過度覺醒」,因壓力導致身心緊張。

「好多時候,照顧者因出現失眠問題,逼不得已決定送長者到療養院。可是隨後仍沒法改善失眠情況,因為已養成一些不良的睡眠和飲食習慣,如睡午覺、飲咖啡或奶茶提神,也很少日間消遣活動和社交活動,出現惡性循環。」陳銀燕說。

照顧者的壓力:

91%照顧者:照顧工作太多,無法應付

89%照顧者:沒有時間消遣,終日記掛家庭

76%照顧者:出現失眠或難以入睡

37%照顧者:借助煙酒、藥物、零食等抑制情緒

資料來源: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周偉浩團隊

擔心求診

精神科醫生鄭柏榮在不少臨床診症的經驗發現,照顧者失眠背後,更可能有潛在的精神健康危機:「照顧者失眠十分普遍,且失眠不是單一徵狀,通常還會有焦慮、難以集中精神等問題。」

「很多時,我替認知障礙症患者診症時,會留意到他們身邊的照顧者,他們的狀態很緊繃,很緊張身邊的患者問題,而好多時候,照顧者的情緒,會影響著患者的病情。」鄭柏榮說。

不少研究均指,由於照顧壓力大,平均每三個照顧者就有一個患有抑鬱症;或每兩個照顧者就有一個有焦慮問題。

不少研究均指,由於照顧壓力大,平均每三個照顧者就有一個患有抑鬱症;或每兩個照顧者就有一個有焦慮問題。「這些照顧者通常對求助有包袱,亦很少會提及壓力大和不開心。當替照顧者診斷失眠時,我會特別留意他們是否有精神健康的危機。」

照顧者必須正視自己的失眠問題,及早求診。但鄭柏榮指出一些照顧者抗拒看醫生,擔心這等於承認應付不了照顧工作:「因為照顧者的責任感很大,害怕別人說他有病,會不斷說自己休息一下便可以。」他說這種情況,要先關心實際的照顧困難,嘗試給予協助,讓照顧者感到輕鬆一點,再建議他求診。

鄭柏榮應診時會留意照顧者會否早醒,因為這也是患抑鬱症的徵狀:「傾談間,他們比較多提到自己的憂慮,順勢再問,就會坦白自己經常沒有胃口,亦應付不了日常生活,失去自信和自責,甚至
會不自覺地喝罵要照顧的家人。」他指出照顧者如果提到自己經常哭泣、做事提不起勁,甚至有自殺念頭,就更加明顯有潛在的精神健康危機。

他建議患輕度抑鬱症的失眠照顧者,可以透過心理輔導和認知行為治療改善情緒和睡眠習慣。

「如果中度嚴重,影響認知和動力,會處方藥物提升照顧者一定程度的能量,才可以配合其他心理輔導,當然處方時會考慮到藥物的副作用,如何作出平衡,個別患者的處理都有所不同。」

睡眠比飲食、運動重要

許多照顧者以為「瞓少一點沒問題」,但醫學界已證實會對身體健康構成影響,並確認睡眠比飲食、運動重要:失眠會令免疫系統遭受破壞,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提高到兩倍以上;只是連續一周睡
眠稍微減少,就會干擾血糖濃度,程度之大足以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睡眠太少會提高冠狀動脈堵塞和脆化的可能,讓人踏上心血管疾病、中風、鬱血性心衰竭之路。

「失眠或睡不好,令身體的整體狀態轉差,變相也增加情緒問題的風險。」鄭柏榮解釋精神健康和睡覺有密切關係。睡不夠,會抑鬱、焦慮;神經系統退化、認知障礙等症狀亦與睡眠有關。

香港人失眠不求醫

香港人失眠不求醫:最常見的失眠原因是情緒問題,第二是身體問題,尤其長者多痛症,晚上睡不好。

最常見的失眠原因是情緒問題,第二是身體問題,尤其長者多痛症,晚上睡不好。

四成人會求醫,但青少年患者只有一成會求醫。

三份一人看西醫;三份一人看中醫;三份一人買成藥或用各種民間療法,但大部份人是完全沒處理。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榮潤國指一些香港人甚至以睡得少為榮:「覺得睡得多是懶惰,醫療界尤其覺得『捱得夜』才是英雄,那是天生異稟?還是逼出來?『睡眠債』始終要還。」

尋求社區支援

接觸不少照顧者的面書專頁「壹元坊」創辦人兼社工丁惟彬,建議照顧者尋求社區支援:「照顧者不是孤立無援,他們可以到社區情緒健康診所,讓社工開case跟進協助。」

有時照顧者因面對照顧困難而失眠,例如家人有儲物問題、強迫症、認知障礙等,社工會協助處理照顧者和患者的關係和溝通。例如有照顧者特別緊張,對認知障礙症患者的一舉一動近乎完全操控,甚至向患者發洩情緒,「社工就會提醒:患者是否你想像般無能呢?會勸照顧者多給予患者空間,讓患者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也可以減慢患者退化。」

丁惟彬建議,為長者安排暫託服務,照顧者可以得到休息的機會。

失眠照顧者,即進入填寫「失眠嚴重指數ISI」問卷!社區有長者暫托服務,支援照顧者有休息機會。睡眠問題可引致焦慮、抑鬱,影響免疫系統、增加重病風險,必須正視並及早求診。
 

簡介

提供暫託服務,讓照顧者唞唞氣。長者在暫託期間,會有認知訓練及社交康樂活動,例如做手工、寫書法。

查詢

WhatsApp/電話:9171 9593

FB專頁:照顧者花園在美孚

簡介

截至 2022 年 9 月,社署透過 93 間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提供 231 個日間暫託名額。長者可直接向日間護理中心查詢及申請,也可經由長者地區中心、鄰舍中心或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轉介,住院長者則可經醫務社工轉介。

社署亦透過 188 間津助及私營安老院提供 332 個暫託宿位,長者須由社工轉介。

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