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嗰陣聽社工講,認知障礙症好易日夜顛倒,我就記住咗。」
STORY 全家調整作息
「嗰陣聽社工講,認知障礙症好易日夜顛倒,我就記住咗。」
Maggie為了媽媽晚上睡得好,花盡心思。她堅持作息規律,每晚9時上床,翌晨起床後,為媽媽換上「出街衫」,室內多開燈;傍晚洗澡後換睡衣,將燈光調暗,讓媽媽知道「幾時係日頭、幾時係夜晚」。
Maggie帶媽媽去日間中心,會細心留意有什麼活動,媽媽對什麼較感興趣,然後回家照辦煮碗。又度身設計家居認知訓練:「媽媽以前係家庭主婦,我就俾啲主婦嘢佢做。」摘菜、釘鈕、摺衫、淋花等等。「盡量做,用下腦,然後會發現佢好多嘢都冇忘記。」
到夜晚上床前,Maggie幫媽咪按摩雙腿,幫助血液循環,盡量不讓她喝太多水,防止夜尿影響睡眠。翌日媽咪睡醒才換片和洗澡,以免打擾睡眠。
Maggie特別提到:為媽媽安排的規律作息,要全家人一起做。媽咪做運動時,爸爸也會參與,全家睡眠時間表也要一致:「如果你要媽媽9點半瞓覺,自己晚晚喺廳睇電視到深夜,佢點瞓呢?」
晚上遊走
因腦部下視丘的退化,長者睡眠週期會紊亂,常有白天睡覺,晚上不睡的情形。半夜遊走,最令照顧者困擾。
賽馬會耆智園副總經理崔志文指,認知障礙症長者夜晚可能突然出現一些「信念」,堅持要出門。「試過有兩老,夜晚阿伯話要返鄉下,阿婆攞住刀攔住門,話要劏佢。」
1
不要否定或責罵長者
「千祈唔好覺得佢好奇怪,即刻話『你係咪痴線㗎?』讓長者保持情緒安定,可主動問:「有冇嘢需要幫手呀?」
2
開燈,引導長者看鐘
長者因為晚上環境黑漆,容易混淆時間。照顧者可先開燈,然後指著時鐘說:「你要買餸呀?街市未開,出面黑嘛嘛喎。」看看長者有何反應。
3
轉移注意力
照顧者可順應要求:「出去都要換衫攞鎖匙,不如入廁所洗下手,轉頭我再同你去啦。」長者轉換環境後或打消外出念頭。
4
設定活動範圍
如果長者執意外出,照顧者可以陪同或尾隨,並設定活動範圍,「出去太耐會好危險呀,你都知道有疫症啦,出去兜個圈算啦!」
5
尋求第三方協助
長者往往不聽從家人勸告,反而其他人的說話更易入耳。照顧者可與大廈保安員事先協議,若夜晚見到長者無端外出,可幫口:「咁夜,好危險喎!你快啲返去啦!」甚至可在街上向途人求助,請途人勸長者回家。
優先考慮非藥物方式
要幫助長者入睡,崔志文有以下建議:
其次考慮藥物介入
若上述方法效用不大,可考慮求醫,「屋企人要開放,需要搵專業人士或醫生提供意見,不一定第一次就開安眠藥,最重要屋企人願意提出,先至有機會處理得到。」崔志文補充,現時一些新款安眠藥,較不易產生依賴,並且專門針對認知障礙症人士。
1
作息有序
習慣每天早、午有不同類型的活動;長者在黃昏及晚上容易混亂及神志不清,故天色轉暗或將近黃昏前,宜拉上窗簾,避免長者感到不安。
2
投其所好
配合喜好安排活動,例如打麻雀、下棋、看報紙、聽舊歌。
3
發揮所長
選擇一些與以往工作有關的活動,讓長者投入參與並增強信心,例如打字、織毛衣、園藝等。
4
體能活動
每天30分鐘運動對身體有益,亦可消耗體力,有助入睡。
5
維持社交
長者外出有助掌握時間,多接觸不同人亦可刺激認知功能。
資料來源:《認知障礙症 100 問》